中医养生 /  Preserve
诺奖价值的蜕变与免疫生物学的悲哀(二) 诺奖价值的蜕变与免疫生物学的悲哀
发布时间:2023-09-16

诺奖价值的蜕变与免疫生物学的悲哀(二)

诺奖价值的蜕变与免疫生物学的悲哀

四节连载      陈欣

  

 

 

     二、获诺奖生物免疫治癌成果的医学价值=用白金瓶子盛装老白干

 

  老白干为普通民众喜爱的饮品,虽然好喝但毕竟不能与陈年茅台相媲美。其理由在于:没有搞清楚“PD-1”基因来龙去脉的前提下谈征服癌症,在理论上本身就说不通。在说不通道理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癌症治疗成果本质上就不可能对癌症起到根本的治疗作用。给这种没有根基的成果授予诺贝尔生物学奖,有名不符实、德不配位的嫌疑。无论是在西医还是中医领域、也无论是在社会实践还是科学实践中,名不符实、德不配位的任何成果,对事物、对生物、对疾病防治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有害无益的!

 

        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村,虽然因种族、地域、历史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但在对天地自然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和掌握问题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核心都是相通的,把相同的文化核心用之于医学领域就应该同时是西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纲领。既然是指导纲领,就应当贯彻落实到健康保障和疾病防治的理论和实践中,让它担负主导医学发展的起核心作用。

 

        因此,医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在给生出“术”来的“无”的内涵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义,再根据定义要求研究出对应之“术”来。中医把这个概念称之为“道术并重、以道驭术”。而按天地造化规律,“道术并重、以道驭术”这个纲领,是包括了西医、中医在内的所有医学体系,在进行理论研究和临床防治时都必须遵守的规律。谁掌握了这个思想武器谁的事业就突飞猛进,谁背逆了这个指导纲领谁的事业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造成人为的次生灾难。那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一百多年前著名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有:事物的产生要经过若干个看似“无”的累积过程才生出“有”来的哲学观点,两千多年前《易经》有:事物产生之初要经历被称为:太虚、太素、太极、两仪、四象、五行若干个“似有实无”的阶段后才能生长出“有”来的古朴哲学思想。

 

        如果把东方和西方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分析,我们看不出除了表述方式有异之外,两种文化体系之间本质上有什么对立的地方。不同的地方仅在于:西医没有深入研究和传承黑格尔;事物生成的过程分为看不见的“无”与看得见的“有”两个阶段哲学思想,没有强调“有”是“无”所发展产生的结果。因此当他们把文化引入医学领域时,忽略了:“无”是“有”的根基和源头这个灵魂对医学的指导作用。西医的前辈掌门专家,因找不到适用于生命研究的核心思想来指导医学发展时,就盲目地把适用于无机物质研究的“还原论”搬过来,形成“还原论”与“循证论”相组合的医药科学体系。这种理论上的先天不足,注定了该体系只能是永远走不上正确大道的低层次技术。尽管在实践中,我们不否认:西医科学技术在常见病防治中的有效作用,但毕竟疾病是分为常见疾病和慢性疾病两个层次,并且常见疾病仅仅是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它的病因和结果都具有可以量化的形态,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一般也仅仅损及肌体与形态,对人体生物自主调节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只造成影响、没有形成伤害。因此,在常见病防治中,使用“还原”与“循证”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

 

        但是,慢性病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与常见疾病的产生发展规律是有本质差异的。癌症等慢性病的产生,起源于常见疾病因失治、误治留下的隐患对人身自主调控机制的进行性干扰损害,导致体内毒邪不能及时干净排出体外,以致造成内环境在恶性循环中持续恶化,恶化的内环境加重了自控系统的紊乱状态,使五行生克失序、阴阳制化失衡。失去自控机制主宰的内环境对原来受到滞留毒邪伤害局部肌体的反作用,促成基因突变生成癌细胞。

 

        西医专家们就因为犯了只看结果,不究原因的错误,在把科学演变成科学主义后的定势惯性作用下,忽略了常见病与慢性病之间的本质差异,以致在找不到有效防治慢性病的方法时病急乱投医,把治疗常见病的成功经验改头换面地搬过来用以治疗癌症等慢性病。在屡屡失败之后也不再从理论源头上进行反思,反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疾病谱变化太大来进行推诿,拱了南墙还要坚持错误、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研发新药。

       

        我之所以说获奖成果是白金瓶子盛装老白干,指的就是获得诺奖的本庶佑教授和詹姆斯.艾利森教授并没有对既成定势的科学主义错误进行反省,并提出新的突破性解决问题的理论,致使获奖成果因不讲病因、只讲结果;不讲功能、只究器质;不讲天地变化的“道”理,只在技“术”的低层次上反复炒冷饭,从根本上不能彻底征服癌症就成了必然!

 

         获奖成果“没有理论深度”这句批评的话也不是随便说出来的。我们且以亚洲通信社社长陈静波在《诺贝尔奖治癌新药到底有何疗效》一文中客观公正的评价,来进行阐述剖折。他写道:“本庶教授的“PD-1”基因是在1992年发现的。基本原理是:人体中最多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与癌细胞的结合中,免疫功能无法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两种细胞之间存在着一种阻断物质,那就是本庶佑教授詹姆斯.艾利森教授共同研究发现的“PD-1”基因的抑制技术。认为只要抑制住“PD-1”基因,就可以打通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阻断,使得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逐步吞噬癌细胞,最终消灭癌细胞。

 

  在这里,本庶佑教授他们就认为:人体中最多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与癌细胞的结合中,免疫功能无法发挥作用,是因为两种细胞之间存在着一种阻断物质,那这个阻断物质就是“PD-1”基因。只要抑制“PD-1”基因,就可以打通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阻断,使得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逐步吞噬癌细胞,最终消灭癌细胞。

        如果真如本庶佑教授和詹姆斯.艾利森所认为的:抑制了“PD-1”基因就能最终消灭癌细胞,实践上也的确抑制了“PD-1”基因杀死了癌细胞,那两位学者无疑是人类战胜免疫病的里程碑似的功臣,可事实并非如此。

 

        从报道中陈述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的成果是只适用于无机物质分析研究的“还原论”与“循证医学”标准研究出来的,评奖使用的标准也是这个标准。可事实是获奖成果在理论上并没有为生物学界跨越百年不得其解的坎提供什么新思路,不过是重复在权威杂志等媒体上炒作了近百年的概念性冷饭而已。临床效果也证实该成果的价值也的确与一碗冷饭差不多,仅仅是较前人的冷饭有些许进步而已,并没有触及把事物生成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规律拦腰截断后,只在结果上打圈子,不追究生成结果的原因、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的错误,更谈不上对错误的进行那怕仅一分的反省与纠正。

 

        本来,万物的客观存在,都是在天地造化万物过程从“无”中生出来的“有”这个规点,已为东西方文化精英所公认。并且,爱因斯坦据此发现的相对论,引起了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革命,延伸出暗物质、暗能量、黑洞、量子霍尔等等新的研究领域;列宁据此传承和延伸了马克思主义,在沙皇统治的土地上从“无”到“有”创立了工农政权。可惜西医科学界没有这样做,因没有把“无”中生出“有”来的根基,引入医学领域并主宰生物免疫学的深入发展,是以走了百余年的弯路。

 

        从本庶佑教授和詹姆斯.艾利斯教授的研究思路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利用同属西方文化核心的“无”中生出“有”来的正确观点,纠正只注重形态与结果,不追究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错误,也没有另辟蹊径让西医突出重围走上坦途。两位学者所做的只是在错误的基点上延续,以微妙的方式把错误继续延伸。理论上的近视眼决定了他们的成果根本无法从本质上战胜癌症。

     

        诺奖评奖委员会和主张推荐为授予该成果诺奖的生物免疫学家们在评审时,都无一例外地忽视了一个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即:抑制“PD-1”基因是怎么产生的?在这个原因问题没有确认之前,任何研究成果与免疫病的防治都仅具有相关性,而仅具相关性的成果,是不能称之为具有本质意义值得颁给诺奖价值的!这个批评不是没有科学理论根据的。美国生物免疫学家在《生物免疫学》一书中早就坦陈:因为找不到免疫病发生的原因,所有的免疫产品都只能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不缓解”来评价,从来谈不上治愈癌症的指望。如今这个问题提出已近百年,作者在书中指出:癌症无法征服的关键在于:“基因突变背后的原因、基因逃逸不受监控的原因”没法搞清楚。本庶教授他们自己也没有承认他们已经搞清楚了“PD-1”产生的原因、也没有弄明白“PD-1”在什么条件下对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之间产生阻断作用?这个没有原因为靶标的研究过程,等于默认了获奖成果属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日久必干涸、无本之木时长必萎枯,凡不符合天地自然造化规律的事物都只能在时空检验中或苟延残喘、或彻底消亡的。我们且看看获奖成果的临床效果的表现如何?

 

    小野药品工业公司称,4年来,共有2万5000名癌症患者使用了这款Nivolumab抗癌新药,其中在2017年的一年中,使用了这一抗癌新药的患者:黑色素瘤患者540人、肺癌患者7300人、肾癌患者2200人、淋巴癌患者190人、头颈癌患者2400人、胃癌患者4200人,合计共1万6830人,其中也包括日本前首相、现任2020年东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森喜朗。按照安倍首相的贺电说法:“您拯救了他的生命”……

       100多年前就开始癌症治疗与研究的有明医院呼吸器内科部长西尾诚人在使用这一新药对众多患者进行治疗后表示:“这是一款让癌症患者能够获得长久生存的令人惊讶的药”。

 

  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扩散中的患者,一般都被认为是难以长久生存,不过,使用了这一款抗癌新药后,5年的生存率提高了16%。但是,Nivolumab不是治疗癌症的万能药。临床使用结果显示,只有20-30%的患者感到有明显疗效,而且治疗费用奇高。最初,一小瓶(100毫克)的价格高达73万日元(约4.4万元人民币),每月注射4瓶的话,一年的治疗费用需要3500万日元(约212万元人民币)。在纳入医保范围之后,政府医疗费负担加剧。在政府的要求之下,这款抗癌新药一年中四次降价,目前一小瓶的价格为17万日元(约1.1万元人民币),一年的治疗费用只需要1090万日元(约66万元人民币)。

 

       大家都看清楚了吧,该项获奖的抗癌药产生的效果是:五年生存率提高了16%,而所付出的单项每月费用是:4.4万元×4=17.6万元人民市/月,进入医保后应日本政府要求降价至:1.1万元×4=4.4万元。如果说治疗的结果是康复,那一年下来66万元人民币也是值得的,可结论只是五年生存率提高了16%啊!将这个诺奖成果的临床价值与中医整体调控法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晚期重病人治疗过程中,以100%有效率为前提,为80%以上的患者比西医多延长三到五倍生存期,其中临床治愈率仍然能达到8.5%的事实相比较,说获奖成果价值与诺奖不匹配,有如“白金瓶子装老白干”的比喻不过份吧。

 

        用如此珍贵的白金瓶子装藏老白干的诺贝尔奖,违反价值规律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难怪全国政协常委金日光在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郭校长交流时都表示了严重质疑的态度,金日光说:“您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长,相当平静地看待此次医学诺奖之事。我觉得您看的相当准。正如您所知,作为此次治癌诺奖的临床西药伊匹单抗,早在美国用上了,声称对肺癌、黑色素皮癌有效,我们试问这样的西药能治愈这种癌症吗?没有!只是延迟了死日,千千万万的肺癌患者还是走西天!为什么?这是因为把胸腺里生产出来的T细胞坎掉旁侧的助手,减轻了重量,便于同癌细胞打杖,让有些癌细胞活不下去,但是很难杀尽癌细胞,彻底免疫不可能。郭校长,您看中医就不一定会用这种方法来灭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