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理论 /  Theory
复古而不泥古、尊重科学而不盲目迷信科学才是中医复兴的正途(四)
发布时间:2023-09-16

复古而不泥古、尊重科学而不盲目迷信科学才是中医复兴的正途(四)

四、整体调控一一中医复兴的第三种选择
这个标题前面四字与樊代明院士关于癌症防治的主张相吻合,而后面则是未能播出的公益片一一《面对癌症的第三种选择》标题,是中央电视台以北京抗癌乐园陶然亭分园的癌症病人及中日友好医院两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为背景采编剪辑的专辑。因该专题尽管事件真实可靠、没有任何人为修饰,但考虑到专题中观点既不被现代医学界权威所接受,也不被主导中医命运的现代中医专家所认同,即便是在用传统思维诊治疾病的铁杆中医眼中,这种方法也属"另类"。这尴尬处境决定了这个专题片揭示的内容,可能引发学术矛盾的大冲突、以致剪辑好两年以来,频道主编等相关责任人一直因不敢下达播出的指令而作罢。这个作罢,也凸显了新思想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的风雨与灾难:历时四十余年、生死悬于一线的自身活体试验二十六次、二十一个月内被分别以"假药、非法制剂、非法加工中药饮片:非法营销"四种罪名被查抄三次,罚没损失七十余万元,官司经历一审、二审、省高法院,最后惊动了最高法院。如果不是数百被停药患者的拥戴、没有中医学界四位泰斗级专家为我的专著《挑战死神.云南中草药治疗癌症》专辑写序、题词;没有中医科学院原副院长王雪苔教授直接以我的经历为例,用《应当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办法》为题给国务院写信;没有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给昆明市药监局的批示;没有原科技部贾谦教授领导的中医战略课题组,与社科院陈其广博士领导的中医国情调查组,数度赴滇调研拯救。没有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指示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拦目以《秘方之争》为题就事件过程采编、剪辑在二频道、十二频道播放等等方方面面的干预,恐怕至今我还在狱中服刑。
8000余例临床事实证明:把现代声光电等诊断技术作为中医四诊的信息补充手段,把西医的临床技术作为中医免疫调控技术的补充,用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相当于系统论)及八纲辩证、脏俯辩证为指导思想,对病因、病理累积发展与转归过程,进行逻辑推演,以准确对疾病的性质、部位、轻重等因素做出判断,并借此依据病情需要,以中药四气五味的相应特性,针对人体生物自主控制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疾病条件下这些规律的失衡变化态势,制定出能够立杆见影的调控措施的“癌症的第三种疗法”不但是战胜癌症的最简约、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可能是战胜一切免疫病的防治总纲;这个中医为主导,包容西医共回:发展的总纲,还可能是构建新的健康保障体系的原始基础!
用与时俱进、一切向前看,复古而不泥古、尊重科学而不盲目迷信科学、一切以医学的对象一一人及人体生物自主调控系统的适应过程为前提条件来说话,我们尽管不必推翻过去的历史惋惜,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进行一些着眼于未来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是有必要的。没有这类严谨的思索与苛刻的自我拷问,学术与管理的新思想,恐怕不能从契柯夫的套子中脱颖而出。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一个百年以来既倍受尊崇又充满争议的怪圈,才能找回在被剿杀中遗弃的灵魂,重新构建符合天人合一、整体观真实内涵的、能引领医学走出困局的新体系根基。
要达到这个目的,离了对中医药发展史中正反两面的事件进行反思是做不到的。《陈欣中医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防治法》、《癌症自我检查的三个标准》的创立,《陈欣牌阴阳平调系列食品》的发现与开发,正是以反复的反省、归纳逐步从历史档案中、从未来科学发展的可能中脱颖而出。该法的形成,受《难经.五十六难》中"气失转输之机"一语的启迪,指出:癌症的成因远没有学术界说的那么玄乎,它的源流仅是五行相乘相侮促成的阴阳二气交感变化失去常态后逐步演变而成。详细理由我在接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民间奇人陈欣的中医情结》一文中做过详细阐述。这里要探讨的是《陈欣中医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防治法》的理论核心及其临床价值。
众所周知:免疫系统是最好的医生,人生病了,往往是免疫系统病了。对人体疾病的诊治中最关紧要的是先让医生好起来去认真干活。而要让免疫系统这个医生好起来去干活,就要针对导致气机失衡变化的五行乘侮入手,而气机的变化又是由人身整体系统自主调控机制所主导,以升降浮沉的形式在体内运动。这个整体系统平衡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所有的失衡虽然都有侧重,但却无一例外地要波及全身。当我们面对疾病进行调控时,如果只考虑对受伤害局部的调控,而不顾及构成该系统的各个相关要素,就很可能难于形成系统的合力,没有系统合力的参与,任何有甪的方法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思念及此,我一改传统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的公认常法,分别对五行进行针对性轮流调控,没曾想这一方法果然很好用。
继之,联想起经实践证明该法对各种癌症都是由系统紊乱引发、该法用之都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那么倒推一步:晚期癌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有癌症能被查出之前,都有在亚健康我常见疑难病状态掩护下存在的初始产生、和累积发展因看不见、不可量化而无法查出的两个阶段。以此进一步推论:既然对所有已经质变形成新生物的所有门类癌症都有效,那么对形成癌症前作为癌症产生的根基、与累积发展过程的亚健康与常见疑难病也必然有立杆见影的效果。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法即可称之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防治法”。通过:慢性炎症、增生、息肉、囊肿、肌瘤、肺心病、肺气肿、肺纤维化、结核、骨坏死、脉管炎、再障、红斑狼疮、白塞氏症、肾病、肝病等等多种常见疑难大病的临床验证,把这种疗法称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调控法”还真符合客观规律!
由于有了这个被证实有理也有用的底气,但又不被中西医专家认同的、处于矛盾中的思想基础,不得已拼命地在故纸堆中、在现代书海里寻求那怕仅能说得通的理论依据。大概是俗话说的“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吧,2006年末,我在书店看到一本祝世纳先生受钱学森先生啟发,撰写的《中医系统论》后如获至宝。书中对人体整体研究中1+1>2的研究思路、对人体整体统一性、系统性、层次性、联系性、稳定平衡性的描述,简明扼要、清晰透彻。我猛然醒悟:这不就是中医天人合一条件下的整体观理论的简约性翻板吗?如果早几年读上这本书,或许我的学术生涯不会有如此多的坎坷。
历史在前进、知识在更新,各地域各民族的知识体系在交融,任何有根基的旧理论都会随时代的进步而孕育出新的模式。反之,任何没有明确指导思想为根基的肤浅技术,不管在辉煌时被人为地冠以何种荣耀,都或迟或早要在客观情势所迫的交融中丧失自已。
中医的衰而不竭、绝处逢生的事实从正面证明这个观点;西医不仅面对功能性疾病束手无策、面对由功能性疾病引发的恶性病变望癌兴叹,还连带滋生出无法遏止的医源、药源性疾病的事实,又从反面证明了这个观点。这个在交融中出现的医学新模式,既有中医的灵魂、躯干,又有西医的影子。其中,"形而上"的中医系统论思维方式为灵魂,形而下的中医治疗技术为躯干;而声光电等诊断技术为现代科技的影子;在必要的时候,兼用的或手术切除、或适度放疗、化疗为西医科学还原论与循证论的影子。
这种方法,由于以中医为灵魂包容西医,把西医的术与与中医术摆在并列的位置,根据中医核心思想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评估判断的相应需求,或选择西医方法、或选择中医方法、或相机适时、适度交叉使用,所以既发挥了医疗技术的最大效果、又大幅度地避免伤害或把伤害降到了最低程度度。
我把这类从免疫系统入手进行调控,使之恢复动态平衡的方法,称为“中医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防治法”。这种方法尽管合情合理、也经历了数千例的临床事实验证,但毕竟在中医古籍中不可能有依据、在现代西化的中医教课书和中西医结合专著中也找不到范例、在西医那里就更说不通了。面对这个除了死马当活马医的危重病人不得不信我而接受调控,以为他们较西医延长三到五个倍的生存期,甚至治愈后不得不信者外,我在学术界和众人跟中都是不被认同的孤独的人。好在看到了樊代明院士,在《再论肿瘤的本质》一文中:只有"整体调控"的方法可以应对癌症的论述,我就自觉对号入座,认为这是无意间给出的肯定结论。
这个方法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用贯穿疾病始终的内外环境变化来解读"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把在亚健康状态掩护下现代西医科学还没有能力看见就不承认其存在的疾病状态,分为病因产生与功能性累积发展两个阶段当作重点研究内容。
8000余病案的临床实践证实明:科学一词的内涵仅仅是思维方式的代称,仅仅属于用以指导研究的工具,在它的内涵中并没有任何决定事物本质是非的内容。证明:科学分为系统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体系,其中自然科学较为肤浅,只适用对于可以量化的具体物质进行研究,并不能对该物质形成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索,这就决定了还原与循证思维方式先天不足的局限性,科学的西医之所以不能有效应对免疫病,就是受这个局限性制约的结果。而由”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两个层次构成的整体观(即:系统论)则不同,它不但在"道“的高层次上能把握事物从无到有产生、发展及转归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在“器"(即术)这一低层次上,把上一层次转归变化出来的可以量化的事物分析清楚。
把两种思维方式的优劣作比对,显然能同时应对看不见的原因、过程与看得见结果的系统论思维方式,远优于只能以物质形态为标的的西医还原与循证思维方式。
在晚期癌症的治疗中,如果再利用整体系统论的包容性,让现代声光电诊断技术为中医四诊提供诊断补充、让西医的手术切除或放化治疗,在必要时为中医解决病灶阻:压迫、管道阻塞的等棘手问题,那毫无疑义比西医科学优异;比用西医科学思想主导的中西医结合优异;同样也比泥古不化的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更顺应人体生物自主调控规律,更能及时有效地让自控系统受到的伤害,得到快速恢复而使疾病自愈。
并且,这种包容式结合的方法,既发挥了中医理论本来就具有的简约性、可复制性和效果的广谱性,又有效避开了西医滥用放、化过度治疗的弱点。多种优势全面整合的特点,决定了它迟或早会在争议中被业内认同而作为未年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并最终以此框架为基础打造出承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航母,让中华文明走出国门惠泽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