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医复古的任务主要为找回历史丢弃了的灵魂
复古复什么?中医核心思想的灵魂又是什么?中医的复兴真的要与科学绝缘吗?
先回答第三个问题:与前文科学改造中医的观念荒谬相比,中医复古是必然的!如果要用科学一词来讨论的话,中医整体观原本就属系统科学范畴,与西医由还原论与循证论为核心的西医科学相比,系统科学高于自然科学一个层次,如前一节文字所说,只有系统科学适宜于生物学、生物医学研究,该学科对生物研究的值是1+1>2,而自然科学研究们值是1十1=2,这个多出来的部份值就是活生生的人与死去的尸体之间的差距一一即一口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定自然科学可以成为系统科学的工具,为系统科学处于局部的不干紧要的细节问题提供侧面佐证是有必要的。但以此像西医一样肯定自然科学对医学的真理性显然说不通;同样,要把自然科学从医学中抹掉,也说不过去。正确的处置只能是“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尊重客观、分清性质、主次与程度,在顺应而不违反人体生物自主调控规律,针对疾病生发规律而不旁生枝节的条件下,和谐有序地让失去平衡的系统恢复功能,那不管什么科学都可以拿使用。何必拘于成法,无意义地排斥异己呢?中医药学本就是跨越多学科知识构成的知识集合体系,我们总不能因“不战而屈人之兵"属军事术语、"无为而治"属政治术语而把它们从医学教课书中清理出去吧?
我以为:这个理由已经说得够明白了。拘泥于形式来对有用的知识做出取舍是没有必要的、谈中医复兴忌讳谈“科学"也大可不必如此自卑。整体观相似于系统论,这本身也属系统科学啊。更何况倒退的历史虽有,但社会在发展、人文在进步则是必然的趋势。就像物理学界新出现的暗物质、暗能量、量子纠缠一样,有谁敢说几十年前科学界有这个概念?又有谁敢说未来的某一天,系统科学不会被科学研究搞清楚而改变现在风行于世的科学主义教条呢?如果因今天的噎而废未来的食,那就会为子孙铸成不能与时俱进,离可能真正的科学越来越远的大错!
非左即右,或形左实右是在事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物极必反时的定律性概念。如何避免非左即右或形左实右的错误,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脉博,顺应历史潮流,做好承先以啟后的历史过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三十年来、甚至可以说近百年来中医的衰微,尽管原因多多,但都不出随西风东渐,国人为短期利益所诱惑,犯下的一味追逐风潮的形左实右错误所致。时至今日,为当初的错误社会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文化自卑与自信的选择又重新回到原点。如果我们总喜欢对历史与现实的是非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那若干年后回头望,又会发觉我们还在灾难的原点,甚至灾难比现实更为惨重。因此,为避开这个人为的宿命,我斗胆劝告同仁:正确认识科学的内函、放弃对科学的排斥,找回属于自己的灵魂,守住自己的底线,以广阔的胸襟拥抱真正的科学吧!
其次,谈复古复什么?复语境吗?从保留原滋原味的古中医体系,以利后人承传的角度看确实有必要,对中医大学本科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强制性的医古文教育,让学子把内容深奥、陈述诲涩难懂的语言,用深入浅出、民众喜见乐闻的表达形式阐述清楚的努力却势在必行。当今人文已离古文语境太远、健康危机又要求天下人人皆医,从医学长远发展的全局来说,除高层的中医专著外,在科普与医疗实践中,把语境看得过重其实大可不必!俗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般医者,除掌握中医核心思想理念外,多些跨学科常识、多些人情味比语境有用得多!
那么,复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吗?对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同仁都举双手赞成,这是中医的特点,是属于灵魂性、纲领性的要件,不恢复它还叫中医吗?我的回答是首先肯定,然后打折扣。先肯定的理由是:这些内容确实是贯彻中医核心思想的主要构件,再打折扣的理由则是:构成要件并不能代表核心思想!“博大精深"一语是对中医内涵丰富、涉猎范畴广博无边与深厚无底的形容。但这广博与精深是可以分开来理解的,其中,广博乃指历史跨度长、涉及地域、民族民俗广泛、流源学派繁杂等等因素;而仅“精深”一语与中医核心理念直接关联,要寻找和确认核心思想为何物,只要从“精深”二字入手即可。从这个意义上讲,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的思想理念,似乎与"博大"一词的关联比"精深"一词更贴得近些。“博大”本是流派产生的基础,而“精深”则是指各流派理论中蕴藏的、符合客规规律的知识总成。毕竟既称为"精深"就与"形而上者、谓之道"贴得更近。而"道"代指规律、代指真理,“精深”一语其实可以作为“大道至简"一词的内涵来理解更为妥贴。
如果上述理解说得通,那么对应于“博大”一词的: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的理念要件,就只能是与具体的病、具体的病人、具体的医生、具体的流派相对应的诊治理念。那这种谈不上“精深”的理念上面,就还有一个更高层的、更简明扼要、内涵更加厚重、更加一致性的理念!如果真的有这个客观理念存在,那这个理念会是什么呢?
从浩如烟海典籍中,某某医生平生只用某某方合某某方加减化裁,以应万病的陈述屡见不鲜;及至今日类似的医家也不鲜见。运城的肿瘤名家崔扣狮先生以平肝和胃入手治疗所有癌症每每应手而效的事实;近日聊起该话题,业内同仁列举京城某某大师,也属生平仅以几个处方应对百病的高人;另在社科院中医国情调查组负责人,陈其广博士"五千年亿万人“微信平台上,曾记得大概是雷丰岳老师提出的,大意是:“应当研究隐藏在单方、验方后面的规律";而即将实施的《中医药法》中,也有"用科学改造中医、以提高验方疗效"的内容表述。可见从古到今、从中医到西医(我把在《中医药法》中提出科学改造中医的人归为西医的分支)都有人质疑有效的单方、验方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
那究竟藏着什么呢?主张用科学改造中医以提高疗效的人,看重的是验方中药物的微量元素成份与含量;而中医看重的则是隐藏在处方背后与生物自控规律和疾病演变规律相对应的阴阳属性与调控方法。说穿了西医的主张是废医存药,只追求药的成份效应;中医的主张是以道驭术,追求的是熟悉规律、按规律变化的属性需要指导用药。
规律是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真理。在这里,规律指的具体是什么呢?我在其它文稿中已反复强调:人体生物自主控制系统,像管理国家的司法系统等国家机器一样,国家机器运行良好,则政令通达、社会稳定和协发展,反之则动乱频发。治国之道首在治吏,吏治清廉则国泰民安。这个道理用在疾病诊断中就是:第一、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以心、脑为中心由金木水火士共同组成的自主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评估;二、对贯穿疾病产生发展始终的内外环境变化态势做出正确的评估;三、识别因应变化态势萌生疾病苗头的初始阶段的隐蔽状态;四、识别初始病因苗头负能量持续累积发展的态势;五、识别由负能量累积发展的度引发的疾病轻重与本质属性的改变。六、评估伴随内环境恶化、疾病产生发展过程对自主调控系统运行规律影响、伤害的程度;七、因应评估结果的性质、程度决定用药过程中,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属性的选择。
窃以为:上述七个问题包含了在天人合一、整体观、五行生克,阴阳制化中的中医核心思想。中医的衰微就是因为过份重视以流派特点为主形成的、归属于"术"层次的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忽略了对"道“这一高层次中,各流派精深理念的汇集、升华,没有将这些分散隐蔽在各流派理念中,习用而不自知的核心思想进行比较推论、升华提高,以形成在道层次统一的、对低层次起主主导作用的核心指导思想。这种属整体系统纲领上的缺失,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就显示出:关注局部的调控过重,对整体系统内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联系性、局部与整体之间从属性、整体系统与各子系统之间的运动的协调统一性关注不足,致使所用药食不能让五行与整体形成合力。故而疗效无力直达病所,难以取得立杆见影的效果。
窃以为:上述理由应当是导致中医百年衰微的学术原因,也应该是如今通过重温经典恢复古老传统,让中医重新焕发活力必须找回的、并把它置于中医核心指导思想地位的决定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