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理论 /  Theory
“振兴中医”真的需要三百年吗
发布时间:2023-09-17

“振兴中医”真的需要三百年吗

今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之际,我国著名老中医专家、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现已 83岁高龄的王雪苔教授给笔者打来电话,说云南有一个叫陈欣的医生,历时30载苦学中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治疗肿瘤很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却受到当地药品监督等部门的相应查处。目前陈欣的处境有些艰难,寄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同时,王老还提到一个特殊情况,即他本人亦曾因病服用过陈欣提供的中草药,服用后的反应与陈欣的预测是一致的,这也是他对陈欣能够认可和支持的理由之一。
陈欣究竟何许人也,为什么会引发争议?笔者专赴云南,实地走访了当地的卫生监管部门、陈欣本人以及部分经陈欣医治的患者。这里,我把陈欣本人的自述,以及了解到的情况予以记述,同时也摘发一些全国政协委员、中医专家的言论和观点。虽然“陈欣”只是个案,政府部门依法执法亦无可厚非,但却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数千个民间医生的相同的命运。我期望能以此为契机,引请各界人士对中国中医药的关注,愿与您探讨、思考、商榷,并请您说出您的观点和见地。笔者借此机会将权威人士、专家的一些观点和点评刊于此,仅供参阅。
笔者了解到,曾有90岁高龄名老中医发出这样的慨叹,说中医的振兴需要300年的时间。但我可以欣喜地告诉人们,笔者认为不会需要等待那么久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振兴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陈欣自述

我用最笨的方法找到了治病的良药
陈欣是我的医名,我的原名叫冷崇怀,1952年出生在云南曲靖市宣威县来宾镇,曾经在宗范小学当老师。来宾镇属癌症高发区,1972年云南省卫生厅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前往该地区考察,并未得出很好的治疗办法。看到这种情况,我突发奇想,是不是治癌的药物还没被发现?是不是治癌的病因认识错误?带着这个疑问,我想,自然界里的飞禽走兽,同样具有人类的五脏器官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而在就餐时霉腐不忌,不消毒杀菌,不定时定量,却不会患上人类的种种疾病。它们特有的免疫功能,肯定与大自然的食物链息息相关。进而想到,许多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世代不为癌症肆虐,也应与他们生活环境及食物链有关!
于是,在此后长达3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利用节假日,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生态环境未被破坏的山林中窥探、寻访野生动物爱吃和《本草纲目》未列入的植物;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他们的食物链,不惜一切代价收集他们日常治病、保健的单方、偏方、秘方;拜访民间土医生,寻觅李时珍失传的《命门考》、《三焦客难》、《五脏图论》等著作。并且我经常以身试药,20多次中毒经急救方才脱险。最终,根据多年的实践积累总结创立“免疫功能紊乱防治癌症学说”,并研制了足以改变防治癌症的中草药“阴阳平调系列药物和方法”。

我的支柱就是我治疗过的患者

我于2000年完成中医《癌症病因防治论》一书初稿,2004年7月受聘于昆明市西山区残联康复医院中医科,在云大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林玲兰老师的指导下从事癌症及疑难病治疗工作。在我院收治的患者当中,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在医药费上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减免,实在困难的就不收费。云南的一家电视媒体不负责任地说,有个女患者举报我院一次卖了11800元的假药,造成如何严重后果。医院让她本人来,或把收据拿来,医院甘愿受罚,但他们至今也拿不出任何相关证据。行医至今,我院从未一次性开出过这么多钱的药,都是先开一个疗程,病情严重的只开半个月,之后再根据治疗情况给药。
我是农民出身,没有任何背景,但我的靠山就是我的患者。几年来,如果不是他们不断地向有关部门反映真实情况,可能我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专家点评

不要用考西医的办法来考中医
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王雪苔:我一直关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也曾发表过“不要用管理西医的办法来管理中医”的主张。那么,中医药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医药管理如何改进才能符合中医药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医学史证明,中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源于第一线中医药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实践,而不是出于科学实验。即使在科学实验已经进入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今天,启动中医药创新的主要机制依然是他们的临床实践。如季德胜蛇药传自乞丐,云南白药创始于民间草药医生,现代研制的抗疟名药——青蒿素源于古书所载的民间疗法。
来自第一线中医药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经验,尽管还不够成熟,但在中医药知识增长发育的链条中,它们却是新的生长点。中医药学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医临床队伍的构成不同于西医,除了医师和助理医师以外,还应该承认初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执业资格,其中包括达不到医师、助理医师标准的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乡村医生、草药医生,以及依靠少数验方治病的一技之长者。甚至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也应允许进行互助式的简易医疗,如拔罐、刮痧、穴位按压等等。这样做,不但保证了中医药知识增长的链条不致中断,而且还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我们现行的医师资格认证办法,是用考西医的办法来考中医,我看过这方面的考题,不要说像陈欣这样的民间医生,恐怕连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也难以过关。用考西医的办法来考中医,就是从源头上扼杀中医!
我认为像陈欣这样的民间医生,尽管已经凭借多年探索,获得了如此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他还没有到达医学的巅峰,他的理论框架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但现在他每天像打游击一样应对各种非难,甚至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法律以便保护自己,我想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中医界的悲哀。

难道中医复兴真的要等三百年吗?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林玲兰:从1983年至今,尽管包括已故中医泰斗吕炳奎和著名老中医邓铁涛等名老中医一再呼吁,中医药已面临灭顶之灾,“后继乏术!后继乏人!”但中医药的悲惨命运迄今仍未改变(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最近公布:西医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其中能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看病的老中医300人;西医医院1.68万所,中医院0.26万所)。正如吕嘉戈在《挽救中医》一书中所指出的一样,洛克菲勒财团消灭中医的计划已经基本实现,这不是骇人听闻!
2006年卫生部下发的52号令,尽管制定中医师徒传承和特殊专长的考试办法,但在原西医化的执业医师考试办法和框架下,上述两类人也无法拿到医师资格证。因为医师法规定西医不用考中医内容,中医必须考西医,且前后8年才能拿到这种西医化的资格证书。全国许多民间中草药医生因为这个医师法,行医资格被取缔了,如昆明市西山区残联康复医院的民间中草药医生——陈欣3次被市、区药监部门查抄,被先后冠予假药、非法制剂、非法加工中药饮片等罪名并处重罚。最后一次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罪竟然在拖延4月后要求区政府及主管领导在已解聘陈欣的情况下,还要医院公开登报解聘他,否则可能以非法营销罪处理医院法人代表及陈欣。非法营销罪在法律上是针对非法传销而制定,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开方拿药、治病救人在这些所谓的执法者面前竟然变成传销了不成?
丸、膏、丹、散是传承几千年来中药汤剂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即方便病人服用、携带、保证药效等,最重要的是从更本上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提取有效成分,中医西化,是在向所谓“国际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错误方向走。只要有点中医常识的都知道,提取有效成分实际上是医药分家,把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和灵魂丢弃,从本质上是消灭中医药,不是创新,是西医化的中医!如果按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可真的应验了一个著名老中医的预言——中医复兴要300年,可悲可叹!


专家观点


“中医,中药”,中国不会放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并不认同应该取消中医,他认为太多的江湖医生是以中医的形式出现,才诋毁了中医的信誉。他还认为,中国医学要在社会上稳固自己应有的地位,还需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中医要加快现代化的发展,无论从理论还是药物,都要向前发展,不要向后发展,要用现代方法来发掘中医药的宝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张大宁是一位中医药坚定的支持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他说,中医药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带有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是建立在长期经验和文化积累上形成的特殊体系,中医药能够绵延数千年,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疗效。中医药要想站得住脚,不能只是靠民族特色,而是要靠疗效方面的优势。
“仅凭中医或西医一支力量不可能担负起13亿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张伯礼、石学敏、程莘农几位委员这样认为。他们说,中国近半数人口接受中医服务,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中国已经形成完善的中医药医疗网,在农村也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40%的乡村卫生院、70%的乡镇医院、89%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的城市大医院都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他们提出,应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共同为全国人民的医疗保健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洪虎: 我国《宪法》把医药分为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两大类,我国传统医药指的是中国固有医药,即广义的中医药,包括了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医药以及民间医药四大组成部分。作为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文件,一般都是采用广义中医药概念。发展中医药,首先是《宪法》规定的任务,其次是党中央、国务院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的要求。中医药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功不可没。它历经千年而不衰,足以证明其存在的历史价值。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正在研究、解决的过程中。中医药立法,一定要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利于中医药在促进人类健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为: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生存状态为主的健康模式,是当代人类健康追求的方向;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有效地实现了维护健康、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注重整体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和调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目标;中药、针灸、推拿等丰富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具有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简、便、验、廉”的诊疗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与医疗保健费用不断增长等矛盾。应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决策,然而至今在管理体制、经费投入、条件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使中医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要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


相关连接


据了解,就在两会前夕,中法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已在瑞士、俄罗斯等国建立了十多家中医诊所,有100多名中医专家在此工作。在海外,华侨华人开办的中医药诊所是数不胜数。中医药也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今年两会,医疗体制改革成为热议的话题,中国的中医药工作者们也期待着在亿万人的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除去上述言论,还有更多的委员们认同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希望中医药走向繁荣。种种观点汇成一种声音,中医药不是民族博物馆里的展品,中医、中药,中国不会放弃。
为什么要振兴中医?

不久前媒体报道,中医药将首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保护和发扬我国珍贵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这个消息,让人们想到了一个多年来虽时常有人提及、但却常常为 人忽视的话题:振兴中医对于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对于振兴中华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个大题目、大工程,涉及的面很广,要做的事很多。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当前比较紧迫的是两件:一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是振兴中华传统医药。传统美德的缺失所造成的切肤之痛,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因此,呼吁之声已起,也做了不少具体工作,总之是引起了注意。而对中医衰落造成的“切肉之痛”,大部分人却还全然不觉。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社会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观念:“没有中医不要紧,只要西医发达就行了。”问题还是出在对中医的认识上,出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上。
中医是国之瑰宝。几千年来华夏儿女治病疗伤靠的是中医。直到今天,中医在人民的生活中仍发挥着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中医毒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个性化诊治,这些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在人与自然、人的生命过程、人体功能系统、病因病理、养生治病、药物药理等方面建立起精深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极具魅力的一部分。中医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人体存在经络系统,建立了经络学说,并用来指导防病治病,成为中医的理论基础。西方科技界曾一度否定经络的存在,因为人体解剖怎么都找不到这个系统。直到近年来电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才证实了经络系统的存在,其数目、分布与走向完全符合中医在2000多年前建立的学说。人们惊叹于中医的神奇,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研习中医。
中医折射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智慧之光。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生态系统的保护;中医讲究医德,主张“医本仁术”,讲究“以人为本”,等等。正如西医是其他民族的伟大创造一样,中医也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的知识财富。各个民族正是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因此,热爱和弘扬我们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爱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的贡献。
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工业、农业、科技、贸易、文化、教育、医疗、国防等等,都要振兴。当然,传统也应被赋予新的内容,中医也应与时俱进,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我们热爱中医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吸取现代科技养分推陈出新,使中医更好地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