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理论 /  Theory
《难经》的身心文化
发布时间:2023-09-17

《难经》的身心文化

摘要

“大道至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这个核心思想认为:凡属与天地自然、社会人文及生物疾病有关联事物的兴衰,都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个规律就是“道”。而“道”的内涵就是指事物形成的原因、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变化规律。其中,原因与过程是看不见的“无”,而结果则是由“无”生成的“有”。“无”被称为形而上之“道”,“有”被称为形而下的“器”。在疾病防治中,《难经》就是用这个观点首先以人体生物自主控制系统的组织结构及运行原理、运行常态进行论证描述,然后将人体身心置于与天地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能量、信息交换代谢中,从气血运行变化(人迎寸口脉搏)的形态与频率,推演出导致身心受伤毒邪的性质、与程度,判断肌体或自控系统受损伤的位置与程度,并具体指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美中不足的是:一、没有就癌症等免疫病的防治提出简约、具体的治疗方案。二、不适当地把阳聚疮疡与阴积癌症之间的必然联系切开来独立看待。

所幸《难经—五十六难》“气失转输之机”一语,给后续研究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利用“道术并重、以道驭术”的原理,可以推演出: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渐进性、整体性的,都无一例外地要以自控系统运行常态为前提,以内外环境变化态势为主线索,跨越产生、发展、壮大、转归四个实有似无的阶段,方以可供诊断的形态展示出来。这种整体分析的结果,把阳聚与阴积用环境恶化递进的因果关系联连起来,无疑为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体调控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中医临床、中医包容西医结合,确定了切入的要点和方法。


一、《难经》的身心一文化内涵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灾难逼着我们反思,医学界该怎么办?中科院樊代明院士:“离科学越近,离医学越远”,一言击中要害。如何才能找到健康保障的突破口?成了摆在医学界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为此,以癌症防治为例,樊代明院士提出了整体调控治癌的设想。然而整体调控属于中医整体观概念,今日却出自西医大师之口,其心胸之广阔、目光之敏锐不得不令人感佩!

“整体调控”原本属于《内经》、《难经》的概念,《难经》这部两千多年前为解释《内经》而撰写的经典,是构成中医生物学、生理病理学基础的教课书。但近代以来人文西化的浪潮使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客观真理边缘化到了几近随中医学一起被消亡的境地。灾难在迫使有良心、有智慧、有使命感的专家们在反省之后又把它请回医学的圣殿。

《难经》和《内经》认为:世上任何生物都是天地阴阳二气交感化生而成,人身是个小天地,对人体身心健康与疾病进行研究,必须以人体自主控制系统运行常态为首要对象、以导致疾病发生的人体内外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综合变化为主要线索,来寻找生理、病理、病机转化发展的规律,找到了规律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杆见影的理论指导。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中医形成时空跨度五千年,地域广阔近千万平方公里,民族民俗五十多个,都是靠自己沉淀的知识战性疾病灾难,保证了民族血脉的延续的现实为前提。正是这个前提,形成了以不同切入点为区别产生的诸多流派。“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这个既被各流派公认同时又充满争议的原因就在于:隐藏在效果后面的规律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那这是什么样的规律?这些规律与《内经》、《难经》中“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核心内涵有什么样的联系?它们真的不可以言传吗?

重读《难经》对照现实,我们的确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两千多年前就被我们先祖解决了的问题,如今还在困扰人类?窃以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说起。

第一、《难经》第一难让我们认识了: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十二经、十五络、七经八脉之间既有从属、又有关联的整体调控系统的组织结构问题。

“饮食入胃经小肠微絲血管吸取精液上至颈会管,过肺入心左上房化赤为血,从左上房落左下房入总脉管,由脊之膂筋循行经脉之间,日夜五十度周于身尽八百十丈之脉道,以应呼吸者营气也”。“脉中之血气,由脉管之尾出诸气街,入微絲血管与明悍气相合,散布通体皮腠之间,充肤热肉淡渗毫毛,此濁者卫气也”。

“脉管之赤血既入微絲血管,则血渐变渐紫散布通体,渐併渐粗而接入迴血管之尾,血入迴血管内而藏府外而经脉,并脉管交相逆顺而行。外行经脉者有阴阳之别,一支浮于肌肤之上、一支沉于分肉之间。即阳络行于皮表、阴络行于皮里,而皆与脉管偕行。即经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迴血管内外行遍入总迴管,自心右上房落入右下房递入于肺,呼出悍气吸入生气,与血复化为赤,入心左上房落右下房,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之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这段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秩序与规律的描述,无疑指出了:人体生物自主调节控制系统正常运营的规律与常态平衡问题。

认清了人体自控系统的结构及维持生命的气血运行规律,就等于真正懂得了:人体最好的医生是免疫系统这句话的涵意。明白了:健康保障与疾病防治研究的重点是以纠正人体自主调控规律失衡以维护动态平衡为主,其次才是为确保平衡的实现而依疾病性质差异和对自主控制系统伤害的程度进行的对应处置措施。

第二、强调疾病产生发展对自主控制系统运行规律的影响和伤害,分别指出健康长寿与疾病夭亡的规律。

《难经》从第二难开始,除对自控系统组织构建及运行规律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外,主要强调在疾病入侵人体的前提下,依据天时的五行六气、地理的环境因素,人文的心理情志、生活习性等有违天和的因素共同构成对人体身心的影响、伤害与疾病产生、发展的关系和预后陈述。从经脉运行常规改变来分析判断:疾病起因、发展、变化与转归的规律与过程。

站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回顾历史、展望现实,对于新病:即一般六淫七情影响导致的伤害,自古及今无论中医各学派还是西医,都积累了丰富的处治经验,并形成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处治的方法和技术,这里不再赘述。仅就困扰医学界、为祸全人类被西医称为免疫系统疾病的疑难病得以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进行分折。

从客观的角度说:免疫病的产生起源于对常见疾病①失治、②误治、③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隐患长期存在导致后续代谢过程中内源毒邪和外源毒邪无法正常排出,而累积发展促成内环境恶化加速的恶性循环,又使隐微的毒邪一步步发展、壮大、致使尚属功能性疾病的免疫病发生质变,转化为癌症等恶性器质性病变。

但从客观的角度说,这些病变如果以《内经》、《难经》病因病理学清晰认证为前提,原本是可以避免或可以轻易战胜的。简单的问题演化为人类灾难的原因,不在疾病本身的诡吊,而应归咎于经济利益对学术思想与卫生管理体制的薰染与诱惑所致!

第三、总结《难经》已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现代科学和管理体制又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教训,让医学回归公益、回归学术,我们就会发现:《内经》《难经》“天人合一”与“整体观”的真正涵义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活动中,的确可以作为灵魂起到“以道驭术、执简驭繁”的作用,而体现出“大道至简而归一”的真理。

这个真理就是:任何与人文、生物、疾病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无一不以研究对象的平衡规律为前提,无一不以贯穿事物产生、发展、变化、转归全过程中,天地人文阴阳变化的规律为研究目标,并以找到的规律为指导,对事物整体进行由始至终、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整体分析,以找出导致变化发生的原因、性质与程度,进而制定出相应的纠正失衡让事物朝着有利于方向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处治方案。


二、《难经》身心文化在癌症防治中的指导作用

任何与人文、生物、疾病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无一不以研究对象的平衡规律为前提;无一不以“天人合一”、“ 整体观”理论指导贯穿研究事物产生、发展、变化、转归全过程的始终。只有确定了前提条件、认准了进行思辩的主要线索,才能对事物整体进行由始至终、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的系统分析,借助分析过程得到的对规律的认识,找出导致变化发生的原因、性质与程度,进而制定出纠正失衡让事物朝着有利方向发展的战略思想和为实现战略目的而制定具体技术方案。这个由"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术)”构成的“道术并重”、“以道驭术”,普遍适用于人文、生物领域的系统论思想,在癌症防治中一样适用。

西医及其派生的现代中医,由于认识不到还原与循证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盲目地把低级层次的技术凌架于无所不包的道术并重的高层次上犯了短视病,以致错误地把癌症等免疫系统疾病当作孤立的现象进行防治研究。因此分不清免疫系统疾病尽管名目繁多,但都属于同源异派发展阶段各异的事物。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病因及防治研究时,不区分人与尸体的本质差异仅是有气与无气的生死之别,闷头闷脑地在科学的名誉下,以尸体解剖学提供的知识为背景,对人体的各类疾病,进行从分子、基因开始的无限度细化分解研究。并以这些充满矛盾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研究出新的对抗治疗的药物与方法。病因认识的无知必然导致临床技术的失误,西医和现代中医无法战胜癌症等免疫性疾病就成为必然。

按理:2000多年前的《内经》、《难经》中天人合一、与整体观思想,就已经解决了疑难病病因、病理、病机转归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如果医学界承袭了《内经》、《难经》的思想理念,那2000年后的今天,普遍暴发的健康灾难就不会以不可遏止的势头发生!

古老的文明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任凭原本可以轻松化解的灾难肆意横行。原因何在呢?窃以为:无非人文西化导致中医教、研、药、医管理西化失误,相关利益集团绑架了政府强制性权力,迫使学术研究向西化发展铸成的大错!

且以癌症防治为例:《难经、五十难》把导致疾病产生的邪气分为虚、实、贼、微、正五个类型;五十二难则指出:脏病具有止而不离其处的位置特点:五十三难指出:一脏不再伤,七传所胜者死。五十五难又指出: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的性质与位置特点,并与五十六难一起先后议论就五脏之阴积七传所胜的时机、原因与过程做了充分的描述。在如何处治的问题上,五十六难除了在该难总论中:“今人徒事攻积、大失经旨,非其治矣及肺积息贲药难独治,必兼导引之功”、“肾积奔豚汤主之”三处提示性表述外,具体处治之法并没有提及。

反倒是《难经 — 五十六难》中,为阐述恶疮(即现在称谓的癌症〉,进行病因、病理、病机分析时,引用《灵枢.脏腑病形篇》称心积伏梁为“死不治”之后,又引用《素问.腹中论》曰:“病有少腹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夾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此病阳邪聚于血分,致气失转输之机,非脏阴气结之积也”的描述值得玩味。尽管这句话特指的是阳邪之毒,而非阴邪之积。但从大道至简而归于一,任何与人文、生物、疾病有关事物的出现,都必然:以正常规律为前提;以随内外聚合的环境进行性变化因素为主线索;跨过生、长、化、收四个实有似无的(即仅以气交变化的形式存在,没有可供时下技术量化的物质)“空无”阶段,方可完成由原因向结果、由功能向器质转化而生成物质的规律推论:阳邪之聚与阴邪之积之间不可能没有联系。在正式悬壶十四年的癌症防治生涯中,我将现代癌症诊断学的细胞分化概念与中医六气内伏、五邪内生的概念进行对译,发现寒毒、寒湿毒凝聚可产生质变形成未分化、低分化癌;而湿热毒、阴燥毒、风火毒、火毒凝聚可以诱发以会出血为共同特征的低中分化、中分化、中高分化和高分化癌。按照疾病必须跨越前述四个实有似无的阶段,方可完成质变以一种新性质的形态展示给人们的规律分析,阳邪之聚与阴邪之积在时空上应当有累积递进关系,在本质上有量变向质变转化的必然。即阳邪之聚是能量累积的终点、也是恶性器质变化阴积的根基。如这个推论成立,那就可以从对阳邪聚集的成因与发展规律中,寻找阴积产生的轨迹以构成阴积产生完善的证据链,並因应制定出立杆见影的防治方案。

在此概念指导下,四十余年来我放弃对中医学院正式教材的关注,一以《内经》《难经》等强调天地阴阳之道、把重点放在整体观理论研究为主方向,着眼于历代大家面对百中可救一、二的危急重症时,从不同切入点、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都能收到好效果的若干事实进行搜集、整理,经比较、分析后发现两个问题即:第一、根据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推论,古人把"阳聚“和"阴积"截然分开看待是不妥当的。阳邪之聚与阴邪之积,不可以截然分属两个性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与慢性炎症、息肉、组织增生、囊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一样,尽管名目繁多、形态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只能是一条环境变化主线上,由环境恶化程度高低、自主控制系统功能强弱程度所决定的各阶段不同的表现形式。即:阳聚为前一阶段病理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后一阶段阴积产生的基础原因。

按常理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无一不是在渐进性累积沉淀中发展出来的。后人对前人成果的传承是理所该当的事,对前人留下的问题进行刨根问底的持续研究,找到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也是后人不可推御的责任!不能以《难经》没有为我们指明方向,就认为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啃祖宗肋骨是对祖宗的崇拜!

第二、“辩证论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对病因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在于这只是一个粗糙的认识框架。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各流派高手使用这个粗糙的框架处方用药都能直达病所收到奇效,那其背后一定隐藏着被习用而不知的、简约的疾病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各流派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采用不同的方法都能收到奇效的原因,无非是都同时触动了导致疾病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根基。

按大道至简的原则,既然任何事物都要经由原因与结果、功能与器质之间互相转化过程而形成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规律。那只要勤于探索,通过对历中医药药发展史中各流派成功经验的总结,找到这个隐密的根据,把辩证论治提高到简明扼要、以道驭术的清晰水平是完全做得到的。

按照上述对《内经》、《难经》研讨获得的这个思路,经三十余年的艰难探索和十五年8000余例的临床实践中的调整验证,以100%的有效率、为80%以上被三甲医院判定只有三月、半年生存期的晚期病人延长三到五个倍的生存期,治愈率仍达8.5%的事实证明: 针对贯穿疾病生、长、化、收、四个连续递进又实有似无的动态失衡变化过程,通过对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失衡的运行规律,轮流进行有序的平衡调控以纠正其紊乱状态,让整体系统恢复动态平衡的方法,符合癌症等免疫病病因及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隐藏在各大流派高手知识底蕴中,被习用而不知的、指导着他们战性癌症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正确方法!


三、《难经》心身文化的现代解释和会通


上述以《难经》思想为指导形成的对癌症等免疫系统疾病进行整体调控的方法,虽然经临床8000余例的成功调控所证实符合免疫系统疾病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证实:若针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及时积极的干予,让癌症等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下降50%,让癌症早期查出获得及时治疗,把治愈率提高到70~80%并不是梦。问题在于:中医百年衰微的颓废之势,使原本可以成为优秀专家的中医,放异了中医自身的灵魂,质变为西医的分支一一现代中医。要让这些以还原和循证思维为认识工具,主张废医存药的专家承认整体调控符合客观规律是比登天还难的!这一尴尬的现实决定了至少在三十年之内该方法无法广泛造福社会。

那么以现代科学发展为前提考量,符合疾病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整体调控法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解释呢?

从民众健康保障需求的近期利益来说,眼下的医学是科学主义的世界,如不寻求突破就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为寻求突破,精准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等新的医药科学纷纷问世。古老与现实交叠出现的学科中,谁能引领未来的医学找到突破口而获得大发展呢?我们且以事物产生、发展、变化规律为借鉴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是精准医疗科学吗?如仅以片面的科学标准论,当然是它!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论却又不尽然。它与起源于还原、循证思维的对抗治疗同根同源同本质,仅是形式不同而已。指望它找到突破口推动医学进步是没门可进的!

是生物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可靠吗?也不行!一则普遍的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它们只能起到完全缓解、部份缓解和不缓解的作用!二则、从理论上讲,迄今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因为没法弄清病因、没弄清基因突变、基因逃逸不受监控现象背后的原因,使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停留在仅具有关联性效果的程度。

被人们寄以厚望的量子医学前景又会怎么样呢?客观上,对这一正在摸索中发展的新事物大家都一无所知,但从它的系统科学属性上来预测,将来用以探索中医整体观医学理论的工具必然是它,推动以《内经》《难经》传统思想为灵魂的中医学发展、高度整合各种医药资源的也可能是它。只不过这些我们都看不到了。

后人的事,后人自会料理,我们眼下必须做、也能够做的事只有三件。

第一件事、深度发掘《内经》、《难经》中天人合一与整体观理念,用事实证明:整体观与近代兴起的系统论属于同一性质的科学体系;甚至能证明:古老的《内经》《难经》思想体系就是现代系统科学体系的前身。

第二件事:证明不同的知识体系以各自的标准为依据来评价其它体系得失的做法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人类对事物的研究既是多元的、又是阶段性的、无止境的。今日的真理可能在明日就会被新的探索结果证明是谬论,反之亦然。因此,评价事物研究得失的标准,只能是用事实证明符不符合、顺不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件事:先回头看完成历史的传承、背负起前人没有解决好而留给我们的任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遗失百年的核心灵魂回归中医体系的主导地位,以支持人文西化运动的发展,把中医送上现代化、国际化的快车道;再向前看,承认朴质的科学思想,承认科学发展多元性、与阶段性,承认对问题认知的反复性,是科学进步过程必然的经历。承认科学的进步,不象治国理政方针政策可以事先拟定。医药科学的进步靠的是给从业者宽松人文环境的孕育、靠临床实践中新问题的刺激与啟发、靠不同学术思想在相互沟通中的激烈碰撞!


总之,人们在面临未被认识的新事物时,看法千差万别、见仁见智是合理的。但无论人们怎么看,都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疾病发展规律;也无法抹杀按照客观规律制定的、在临床上取得立杆见影效果的防治方法的正确性!毕竟一则、科学二字的内涵本来就十分空泛,它不过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后者对前者立论依据进行颠覆过程的概括;二则、科学仅仅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探索的方法顺应事物发展方向,取得的结果符合事物客观规律,那我们可以说该工具是符合科学的。在这里科学二字的涵意是以规律为背景的。除此之外,一切喊得震天响的科学口号,不客气地说都是用来争强斗狠以华众取宠的工具!

真正的科学要用时间、辛劳、孤独、寂寞、痛苦甚至牺牲为成本去换取,爱因斯坦提出量子力学理论,还没被证实他就在争议声中离世,至今量子力学理论的突破让中国成为量子通信的世界第一,但争论仍在进行中;天体物理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理论已建立多年,据说某国科学家已在地下20千米的暗室中捕捉到了几个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但暗能量存在的证据至今还在探索中;台湾的王维功先生提出了人体血循环依靠“气共振"的理论,借此驳斥西医科学的流体力学理论,可时至今医学界对这一观点依然处在不置可否的状态。最冤的是创立全息胚理论的张颖清先生,他在方舟子之类纵横捭合的打假剿杀下,不得不停止他钟爱事业,在看到别人用他创立的理论成功克隆出绵羊,开啟了人造生命的大门后抑郁而终!这些在经历无边争议和痛苦,在漫长的时空跨度中煎熬的人,是不会开口科学闭口科学的!

可以说,人类认识未知事物过程中相关利益之间的搏弈,其残酷程度往往超出探索过程本身付出的代价。无怪乎美国学者针对科学教育提出:把高等教育课程砍掉三分之一,用以开诚公布地让学子明白这个世界上哪些东西是我们不懂的,让后继者自行选择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无怪乎世界各国的医改屡屡失败!无怪乎中国中医立法如此艰难和坎坷!

但社会要发展,科学要进步,“离科学越近、离医学越远”,樊代明院士对癌症“整体调控”的呼声,钱学森院士用系统论发展中医的提议,正在从学术高层敲响了:用现代新兴学科理论,探索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理论核心思想的钟声。

我相信随着东方文明的复兴,随着系统论科学的广泛普及,中医一定会在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的全新整体观理论指导下,担负起主导人类健康保障的重担,结束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