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理论 /  Theory
免疫功能紊乱防治理论在抗击癌症中的作用 一、 癌症防治研究困顿不前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9-17

免疫功能紊乱防治理论在抗击癌症中的作用

一、 癌症防治研究困顿不前的原因


据有官方统计:在国内癌症以每分钟检查出六个病人的发病率疯狂地摧残着人类的健康,毫无遏止的吞噬着社会资源,而社会保障民众健康的医疗体系却束手无策。尽管花费了移山心力,却仍然难以撼动癌症高发的根基,临床治疗的效果亦仅停留在穷于应对之余,收获人财两空的结果。原因究竟出在哪里?


见仁见智,站在各自不同的认知角度,会说出千差万别的理由。然而迄今为止,无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对癌症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不了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据和符合癌症产生、发展、转移、复发规律的理论阐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就现代医学来说,我认为是用于癌症病因研究的指导思想“循证医学”误导了研究人员。一般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世间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质变的产生无一不是以量变的积累为前提。换言之,没有量变累积的存在,就没有质变后形成的新生事物的产生。癌症的产生和发展无疑不能逃出这一规律的制约。事实上癌症产生前的量变累积阶段产生的苗头,对于属于自然科学的“循证论”来说,至少在目前阶段还没有能力捕捉到。因不适当的“科学”手段无法捕捉到量变的依据为前提,就否认癌症前期、早期量变过程的存在的论证方法,显然是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从逻辑学的层面上也难以自圆其说。这就是现代医学无法查出早期癌症存在的根源所在。如果从事西医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专家们,能够跳出既成定式思维的束缚,勇于承认“循证医学”在疑难病防治研究中作用的局限性,敞开心胸学习能够全面揭示整体分化类事物的系统论(即中医的整体观),那么,我敢断言西医肿瘤病因学的发展势必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在癌症临床治疗学的研究上,现代医学迟滞不前的原因也同样是由于既成思维定势束缚所致。用美国肿瘤学家路易斯·托马斯的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是还原论惹的祸,还是整体论管用”。将用于自然科学的思辨方法“还原论”用于整体分化类型的研究,把生物当作无机体进行研究,割裂了生物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生命信息的联系,违背系统论中所指出的整体分化类事物1+1﹥2的原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适用于自然科学的思辨方法,错误地使用到生物科学的研究中,犹如堂吉诃德挺着长矛和风车搏斗,其失败是必然的。

现代医学的源头在西方。西方医学精英们面对癌症久攻不破的困局,正像路易斯·托马斯所做的那样,已经开始反省。并把在反省中逐步战胜癌症的希望寄托在整体论身上,寄托在传统医学身上。可作为整体论的发源地的中国专家们却还在亦步亦趋的高举着“还原论”、“循证论”的大旗,在科学的名誉下迷途不知返。真正的科学是严谨的,真正的科学家无一不以探索事物发展的真正规律为己任。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近日,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2007年中国一留美专家发明了免疫功能治疗癌症的方法,国内某机构组织了200人的专家团队,赴美学习。可是至今日历已翻过五年,在业内也没听闻这批专家们学有所成的传说在哪里出现。相比之下,西方生物免疫学精英却比我们较真得多。

《生物免疫学》一书出自美国生物学家詹韦之手笔,该书出版至今已历时30余年。仅在中国的译本至今不少于五版,作为全球大部分医学院的教科学,它的权威性是无可置疑的。最为可贵的是:作者所撰写的文稿,无一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丝毫没有浮夸之处。比如在阐述了目前免疫生物学研究面临基因变异背后的诸多因素,无法搞清楚的现实感叹道:“如果能让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那将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在《肿瘤的未来》一节中,作者又感叹道:“也许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之后,这些隐藏在基因变异背后的奥秘才能搞清楚。”


尽管作者没有就癌症病人的病因及防治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把整个研究进展的真相,毫无忌讳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至少让后人能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未知事物的研究而不误入歧途。




二、 与毒邪累积同步发展的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紊乱是癌症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人们的常识说起。人们常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认为人的疾病的产生都是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所造成,癌症正是如此。


我的看法却不以为然。在常见疾病的病因研究中,这个说法并无不妥,但说到肿瘤等疑难杂症时还用这个观点解释,无论从事实上,还是理论上都说不清楚。比如说少儿出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谈不上很好吧。为什么这个群体患癌的比例很少。再如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体的各种机能都进入了渐进性衰退的阶段,能说他们的免疫功能很强吗?这显然也说不过去,可偏偏这个年龄段的人,癌症发病率就不高,相反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三十到五十岁上下这一阶段的成年人发病率最高。以免疫功能低下来解释这个年龄段癌症发病率高显然是说不通的。那么要以什么理由来解释,方才符合这个年龄段癌症发病率高的规律呢?


我以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经典的名言就是癌症发病的最最根本的原因的起始之处。首先这个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的群体,同时也是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育孩子,还要尽到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的群体。他们工作压力重,思想负担也不轻松,与外界受污染的自然环境接触也最多,无一受到的伤害也最大,患病的机率和为了治病滥用抗生素的机率也会更大。受伤之后,如果治疗及时、得法、彻底,那么,“其气必虚”的“邪之所凑”之处就不可能出现。“正气内存,邪之不干”的健康状态自然就可保持,气血精液的升降沉浮规律就不会受到干扰,疑难病要产生也困难。问题是:人们为生计所累,总不能因雾霾大而不去上班吧,总不能因工作中会受到某种伤害而拒绝劳作吧。在这个离了抗生素就不是医院的现实世界里,你一个生病的人能去指挥医生:“你不要给我打抗生素”?另外一则为了养家糊口,二则又受制于症状消退即表示疾病已痊愈的错误防治理念的误导,对疾病治愈后留下的隐患也不会进行认真的、彻底的调理。上述种种原因的制约,使人们在疾病发生后的失治、误治和治疗不彻底的现象普遍存在。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失治、误治和治疗不彻底的行为为“邪之所凑”提供了“其气必虚”的“安身之处”。




美国肿瘤学家劳斯,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说词中,把这个“邪之所凑”之处,称为癌症发生的起始因子。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张璐把这个“邪之所凑”之处称为导致癌症产生的阴阳偏阻之处。由于这个被称为癌症产生的起始因子在体内的长期存在,致使机体整体升降浮沉的制控运动受到阻碍,入侵该局部的毒邪,因“其气必虚”不能配合整体制化多系统合力将毒邪驱除。以致毒邪在该处进行性累积。由于毒邪进行性累积逐步增加,导致整体制化运动形式受到阻滞而发生改变,于是五行乘侮开始出现,整体阴阳运行的动态逐步向失去平衡的方向转化,失衡越重,毒邪聚焦越多;毒邪聚焦越多,失衡也越来越重。在如此恶性循环的过程中,用西医的话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同步进入进行性紊乱状态。当毒邪累积的量未达到《难经·五十六难》所阐述的气失转输之机的状态时,这种进行性紊乱状态以亚健康的形式表现出来。初始之时感到到身上不舒服,到医院去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病,继之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逐步演变为慢性疾病,或以慢性疾病为炎症、溃疡的形式出现,或以息肉、囊肿的形式存在,或以不明原因的瘙痒、乏力、疼痛等形式反应出来。


在人们的医药卫生常识中,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把这些状态称为慢性疾病,或亚健康状态。没有经济实力应对的人在不发作之时,一般置之不理,发作之时就当炎症处理,中国的抗生素使用量是美国的四倍,使抗生素成了中国的万金油。在慢性病长期存在的失治过程中,在反复发作的炎性病变的治疗过程中,“其气必虚”之处的毒邪越积越多,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表象消失了,由于病人受“痛止身安”即为疾病痊愈的理念的误导,而医生也没有阴阳虚实互相转化的概念,不清楚这个阶段的病人就是虚中夹实的性质,分不清阴阳虚实。在治疗过程中阳病用阳药,导致气立孤危;阴病用阴药促成生机化灭的人为的错误屡屡发生。


这就是“其气必虚”的起始因子产生之后,或间断性,或持续性发展的病理过程的全貌。无论病人或是医生由于主观上不明白在亚健康状态下掩盖的这个病理过程的存在,不适时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彻底的治疗,无意中促成或加速了病理过程的发展,使邪之所凑之处的机体组织,在累积性增加的毒邪的熏蒸作用下,陷入使整体制化机制无法顾及的“气失转输之机”的状态。失去了整体制化系统的正能量(阳气)的调控,起始因子发生质变,最后演化成了癌变。




三、 癌症的发展、转移与复发


在癌症临床治疗专家口中,在癌症病人及亲朋口中,晚期癌症的转移这个词汇是被提及最多的字眼,也是晚期癌症的判断标准。就对转移一词的理解来说,我与专家们持不同的见解。尽管在临床上的事实已经证明转移的细胞确实存在,但我认为转移的癌细胞并不是癌症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他只是癌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面现象。正如我在“癌症病因”一节中所述,癌症的产生,是免疫系统随着邪之所凑之处的毒邪累积性增加而同步进行性紊乱,当这个病理过程发展到“气失转输之机”的状态时,完成量变的最后阶段,即量变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之时,就是量变发生之时。用道家的话说:“有一分阳气不死,有一分阴气不仙”,只要导致量变到质变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出现,质变就会发生。它依然以慢性病或良性肿瘤等形式存在。从这个层面上说,内环境恶化发展的量变的度达不到标准,癌细胞的转移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癌症局部向邻近的组织或向与起始因子有直接联系的组织向全身的波及的现象不能用“转移”一次来陈述,正确的解释应当是:那个局部内环境恶化的度达到了“气失转输之机”的标准,哪个局部就发生基因突变生产新的癌细胞。这才是癌症病人病情逐步严重不可逆转的真相。

对癌症治愈后的“复发”的看法也同此理。没有内环境的重新恶化,就没有癌症复发的现状出现。经西医治疗临床康复的病人,之所以一般以五年的生存期复发为临床康复的标准。西医的观点是指尚残存的少量癌细胞的复活、繁衍、发展。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不用五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反复的放化疗及与之同步使用的防治或措施,在玉石俱焚的同时,加速了内环境恶化由此局部向彼局部拓展的速度与程度,为癌细胞的新生人为地提供了促成条件。对于临床康复五年复发而去世的病人,其正在的死因也只能是内环境的重新恶化所致。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我与北京抗癌乐园联系,说明了我的观点

并表示,我愿为部分康复的癌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直至其真正的康复。但由于种种认识上和行政上的客观原因,理事会最终没有批准我的提议。陶然亭分园的黄园长,在听取了我的免疫功能紊乱防治疗法讲座后,表示她直肠癌康复已经六年,各种检查指标都很正常,也没有什么症状。按一般认知属于真正的康复患者。但根据我的理论,认为她并未真正康复,尽管原来生成的癌细胞以已经在原放化疗的过程中消失殆尽。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来导致癌症产生恶化的内环境并没有完全恢复平衡状态,复发仍是迟早的事。黄园长一则对我的理论有所认同,二则从我提出的为整个抗癌乐园提供近200人的免费治疗的病人的行为中看到我的自信,认为“愿意赌一把”。在该园首批来的三位患者中,根据对检查材料、症状及脉象等的综合分析,我告诉她出现反应的时间最迟一个月。另外一位刘女士按目前公认的标准也在康复之列。我的判断依然是内环境恶化的状态仍然存在。用药后反应的时间不超半月。第三位女士是黄园长的侄女,医院诊断是良性脑垂体瘤,我的判断是:若用药后日益舒服好转即证明确为良性。若出现反应那就是已转化为恶性了。但我根据“癌症自我检测的三个标准”作出的判断是恶性。


用药后的结果为:黄园长第四天腹痛、乏力、先后持续了半月,方彻底消失。期间反应大时,食欲较差,体力下降,疼痛,腹泻等。她挺过来了。现在可以从真正意义上说她已完全康复。导致癌症产生的恶化的内环境以彻底纠正,恢复了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原多年的口腔溃疡也好了。刘女士则要稍重一些。用“阴阳平调”方药后也是第四天发生反应,腰酸痛、脚乏力、腹痛,至今已二月有余,这些症状消退仅近半月,初步预计,要达到彻底消除恶化的内环境至少仍需三月。


黄女士亦在服用“阴阳平调”方药后第四天发生反应:全身关节痛,饮午差,睡眠差,如今原长年的下肢肿瘤已消失,然而疼痛症状似有加重之势,嘱咐其减少药量。从症状上判断,病情已从良性转化为恶性无疑,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尤为典型的是我的老师中日友好医院的白教授。事情起因是其夫李工程师的丙肝,白教授问我:“能否治丙肝”。我答她,丙肝我没治过,但“阴阳平调”方药所用药物均为中性调理品,无病的人是高级保健品,可以防病强身,不妨一试。服用30天后白老师电告,病人精神气色逐步好转,问我她本人能否服用?我告诉她70多岁的老人把该方药作为养老是很好的,老师服用20天后告诉我:“这个方药疗效很好,她是直肠癌康复14年的病人,自从停止治疗后腰腹部小肿块若干,现肿块正逐步缩小消退。到9月7日,李工通过复查,丙肝病毒已查不到,而她本人原来的肿块逐步消退的同时又出现新的肿块,不过新肿块出现后很快消失。我解释道:“原来的癌细胞在放化疗的作用下已经灭绝,但导致癌症产生的恶化的内环境依然存在,只是遭受破坏的程度不严重。并且由于长期服用扶正中药,没有内环境进行性恶化的度为支点,癌症的复发不可能产生。待继续用药,把这个支点完全消除后,癌症没有复发的基础就真正的康复了。




四、 癌症的早期诊断与类型区分


根据前述癌症病因是以“其气必虚”之处的“邪之所凑”为起始因子以由于起始因子的存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随着毒邪在后续的反复伤害中逐步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紊乱为发展形式,以“气失转输之机”的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形成癌症为归宿这一特点。癌症的临床预防、早期诊断、临床治疗的方法就可以顺势而为。


根据临床近5000例的实践总结,印证了06年出版的《挑战死神·云南中草药治疗癌症专辑》一书中所载观点至今仍然是正确的。在《癌症预防之我见》一文中,我把癌症的产生分为三个类型:


其一为:隐微型,该类癌症,主要发病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由生物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或化学物质对空气、水源的污染导致为主。该类病人因“其气必虚”之处的“邪之所凑”的本质多属化学、物理性生物源物质。由于产生的伤害从形态上说较为隐微,以程度上说较为深重,隐微决定了症状反应的轻重,深重决定了受伤之处后续毒邪的累积速度快,也决定了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起始因子走完持续或间断的病例发展过程,达到“气失转输之机”完成量变向质变转化的速度快。由于其隐微性和快速性交相作用,在晚期爆发到来前,一般很少有代谢物质排出,也没有什么可供鉴别的征兆。


其二为渐进型。该类型病人多为疑难病以亚健康状态的群体转化而来。其特点是病理发展过程较长,往往伴随着时行症反复出现、反复治疗而逐步达到“气失转输之机”的临界点而促成。由于发展史渐进性的,往往在质变发生之后,原来作为疑难病存在的一般征兆随质变的到来而同步消失,给病人留下一个痛止身安的假象。殊不知这个假象背后隐藏的确是祸根。


其三为急骤型。该类型的病人,多为一般慢性疾病合并严重的外感或严重的急性肠胃病,使内环境的恶化程度随着整体调控机制的严重失衡,快速发展而形成,并迅速波及广泛局部完成进行性紊乱的量变阶段而产生。


又根据《免疫功能紊乱防治临床实践》一文的观点,结合病人的个体差异所形成的癌症的分类与西医病理学挂钩研究的结果分为:


寒毒凝聚类属未分化。该类癌症的特点是发展快速,在较短的时间内,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就波及广大相关联的局部区域,且生命力较为顽强,治疗过程中反复性较大。其体现形式为:脉搏频率迟缓,一般在50-70次/分之间,脉象多见迟缓沉相。体力消瘦快速,面色青黄,疼痛程度不重,伴有乏力现象。


寒湿毒凝聚类,属低分化。心率在70-90/分之间,脉相多见两手脉相率频率相差三次以上。舌苔厚或腻。皮肤或瘙痒起红粒,疼较轻或不痛,伴有腹胀、出汗、泻下乏力症状较明显。


湿热凝聚类,属西医的中分化。心率在80-100/分之间,脉相亦见凝结,双手频率相差三次之上,症状与低分化相似,疼痛较低分化稍重,有痰血、便血现象,肠胃湿易见,舌苔黄厚腻现象容易出现。


暑邪凝聚性,属西医中分化。该类患者心率在90-110之间,乏力明显,出血现象亦明显,其余症状很少出现。


风火合邪内聚,属西医中高分化。该类分化以疼痛为主,且疼痛

部位呈游走状态。剧烈度亦较大,伴有明显的出血征兆。心率较高一般在100次/分以上。用曲马多,吗啡类麻醉剂。


火邪内聚,属西医的高分化类型。该类患者心率浮、洪、火,频率在100-125次/分上下,疼痛剧烈,须吗啡、杜冷丁类方可止痛,且伴有明显出血现象。


上述六类不同性质的癌症在他们量变阶段的后期和质变阶段的早期都没有明显的标示着癌症即将产生或已经完成质变形成早期癌症的能被现代诊断技术所能查出的任何不确切依据。即使有的病人提供的检查资料有如糜烂、溃疡、息肉、肿块、囊肿等有形的状态,由于没有具备“边缘毛刺”“中有血流通”的明显特征,也查不出异常的肿瘤指标物,更无从取得证明癌症已经形成的病理依据。临床诊断的专家也因这些现象与常见病的貌似而无法做出是否癌变的确切判断。




陈欣根据临床数千例癌症病人治疗的经验,依据中医整体观与天人合一、五行生克乘侮、阴阳制化调控的理论指导,总结提出了癌症自我检查的三个标准。


第一标准即是前文所陈述的六类分化类型所具有的症状反应的症状。或辅以西医影像、声像检查的结果。


第二个标准就是在排除了炎症、心脏病、甲亢、糖尿病、虚寒病的基础上,病人的脉搏或明显超高,或明显偏低,或两手脉搏跳动频率相差超过三次以上(注:相差较大的可达18次/分)


第三个标准为在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或中间细胞的百分比三个指标中有一个以上低于正常值下限或高于正常值上限。


若对病的检查所得结论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那么无论医院是否已经查出患有癌症,都可以毫不迟疑地以癌症处治。


如果检查结论只满足两个标准,那么病人可能处于量变的末期,或质变的早期。因为临床经验证明:有5%的癌患者双手脉搏频率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但他的血常规中的三个关联指标,必然有一个出现以上异常。也有5%以上的癌患者血常规的三个指标显示正常,但可以肯定双手脉搏频率或趋高或偏低又或两手脉搏相差三次以上的情形也属必然。

有什么依据证明“癌症自我检查的三个标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呢?

很简单:只要是就上述三个标准中两个以上的患者,服用“阴阳平调”药后,随着内环境恶化的程度必然要出现归属于分化类型所印证的规律性反应。恶化程度高,病情重的反应来得快,反应过程也较长;恶化程度低,病情较轻的反应来得慢,延续时间也较短;反应症状明显,病程长的,毫无疑问已是癌症患者,甚至是晚期危重病人。反应来得慢,时限段的,要么属于形成癌变的功能性病变量变阶段的末期,要么属于刚到质变发生的早期。如果是一个没有任何症状,不具备三个标准中的两个以上的人,那么阴阳平调方药能起到保健强身、抗病防病的作用,不但不会有任何的反应出现,相反,精神倍增,食欲、睡眠良好,步履轻盈。


将“癌症自我检查的三个标准”用于官方医疗机构相对可疑癌变人群的筛查,不但可疑查出早期癌症的存在,尽早进行适时的调理,把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还可以针对功能性病变发展过程进行调理,终止病理过程的发展,修复导致“邪之所凑”的“其气必虚”之处的起始因子,达到预防癌症等疑难病发生的目的。




五、 癌症的临床预防与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现在肿瘤防治学因受到“还原论”和“循证医学”的误导,严重违反了生命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也与疾病生成、发展的规律向悖逆。临床治疗上效果的局限性,已经为此做出结论。尽管它也有其合理之处,但就整体防治来说,他的所谓科学性是值得怀疑的。事实证明它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已。面对整体分化类的生物没有针对整体系统调控的系统方法,要想取得突破势比登天还难。


传统中医学,原本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可由于近百年来,国人的自轻自贱,崇洋媚外的陋习的摧残,其灵魂已湮灭在尘封的典籍中。所剩下的仅是形似神不似的一个框架而已。其中被下至基层卫生院所,上至国家中医肿瘤研究机构供奉为圭臬的治癌十六字原则就是国家被称为辨证论治这个框架的典范。


以“阴阳进行性失衡与毒邪累积性同步发展,最终达到一定的量而发生质变产生癌症”这个病因理论来对照,这个被当成经典作的原则,也只是见病治病这一重在技术的刻板的,或清热解毒,或活血化瘀,或软坚散结的医学名词的叠加,所有手段无一不是指向疾病产生的征兆症状、无一不是针对局部,尽管在扶正祛邪这四个字中不乏整体调整的因素在内,但其认识程度也是不到位的。按中医传统理论,辩证论治是辨证论治与辩证论治相结合的统称。强调的是从症状反应入手捕捉苗头,然后深入探究此类症状背后的疾病是什么?病因是什么?疾病发生的局部与整体五行生克乘侮、阴阳盛衰的关系怎么样?进而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并据此制定出来的治疗方案方法符合整体制化平衡的规律,而使治疗手段能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治疗效果。可是由于近代中医教育几乎以西医教材为主要部分,以致培养出来的学者只是具备“半个中医中专水平,半个西医中专水平”的半粒子专家(中医泰斗邓铁涛语录)要他们正确理解辩证论治的深层含义是艰难的,也为难他们了。也因为如此,他们对“扶正祛邪”这个经典名言的理解也发生悖逆本质的改变。




按“扶正祛邪”的古典本意,正确的本义应该是在疑难病的防治中应该理解为扶正以祛邪,即通过对产生疾病的某局部与其它关联局部制化系统与整体机制之间失衡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调理,使导致人体气、血、精、液的升降浮沉运动形式恢复动态平衡,进而达到消除五行乘侮,阴阳失衡的致病原因而去除疾病的目的。十六字治癌原则就是将“扶正祛邪”错误地理解为“扶正加祛邪”而产生,这个“以”字与“加”的一字之差,改变了这一古代经典理论的本质属性,使它由一个可以调控的整体失衡的理论,变成了见病治病的雕虫小技。


不过,客观的说,尽管新一代的中医专家们有这些不足,但加上他们从医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他们治疗的癌症病人,也比专用放、化疗的病人生存质量、生存去都要强得多。那么“扶正以祛邪”这个原则在癌症防治中要怎样实施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调理的目的呢?这要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生是一个小天地”说起。从“阴阳者,天地之本始、变化之父、生杀之权柄”说起。


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万物起源在于天地阴阳交感变化而生成。物种的消亡也不外乎阴阳交感变化时规律性质的改变所决定。在数以千万年的历史变化中,随着天体运动形式的改变所导致的地球物侯的变化所决定的、适应于大变动前的天地交感变化形式的物种消亡了。而适应大变动后形成的新的天地交感变化的运动形式的新物种又被孕育出来。《内经·阴阳印象论》指出:“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又说“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也”,“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在乎沉降”可见,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乎升降沉浮之间。




天体孕育万物的阴阳运动形式,是以升降沉浮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在“天人合一”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认识到作为生物体内保证生物体得以存在的整体机制,亦以升降浮沉运动形式进行。天、地阴阳交感运动形式改变,人体内部阴阳交感运动形式亦随之改变。这正是“天人合一”这一核心理论含义。


怎样认识因疾病的产生导致的,人体内部阴阳交感升降沉浮运动形式失衡变化的规律,并制定出有明确针对性的调控方略呢?我以为在浩瀚的医疗典籍中,回答的最好的要数,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先生在《脾胃论·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之间》一节中引《阴阳应象论》“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阳为用,阴为体”。“岁半之后地气主之”“阴为用,阳为体”。说明自然时序变化,温热凉寒升降浮沉对人体的影响。


李东恒先生认为,百病都从脾胃生,脾胃一病,营养供给不足,四脏无所收益,机体防御机制减弱,百病易于侵害,他在《脾胃论》中详细深刻地阐述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道理。正确诠释了天人感应的具体形式。


在《脾胃盛衰论》一文中,李东垣先生利用五行制化的原理,阐明以脾胃为中心的,心、肝、肺、肾等五脏病理变化的机理;说明五脏功能各自的生理特性和五脏生理活动的相互联系性、稳定性和特殊性。提出治疗五脏之病必须以补益脾胃为主、兼治各脏见症,必须针对疾病的产生对整体阴阳升降浮沉运动造成的失衡的状态、性质、程度的影响进行调整,才能达到维系五脏生理机能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使阴气附于质,阳气升于天,而各安其分,如此则因胃气引发的五脏气乱得意平复。




其处治方法,亦不外乎“导气同精”“不补、不泻”东垣先生在脾胃盛衰论中写道:“是以检讨《素问》《难经》及《枢经》之说: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以升降沉浮法。

按照东垣先生的理论理解,百病都由脾胃生,脾胃一虚,脾胃阳气下溜,阴火便乘机干心灼肺。肺一病,肃降功能势必减弱,推动脾胃阳气向全身输布的功能也将随之衰退,其余四脏必然因营养供给不足而相继受病。五脏俱病,宗气必乱,机体防御机制也必然被殃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病理状态必将出现,诱使百病产生的根基也将由此奠定。他主张用升阳益胃汤法加减,通过疏肺益胃、升阳降阴以调整失衡的升降浮沉运动,使之恢复动态平衡,恢复对五脏全身的营养供应。扶正以祛邪,恢复机体整体防御机制的正常功能,让防御功能逐步驱除毒邪,修复受到伤害的“其气必虚”的“邪之所凑”之处。


对癌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在具体的处治过程中,我师东垣先生的学术思想,将对肺之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列为调控机体整体阴阳失衡的关键所在。首先从肺与脾胃的关系的失衡作为切入点,通过疏肺益脾胃,升阳降阴的调整,让肺与脾胃关系恢复基本的平衡点位,使脾胃充实元气旺盛,让肺气的肃降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推动经脾胃受纳运化的饮食精华充皮毛、散百脉、浇灌……益养气血,辅以对处理因脾胃致祸对心、肝、肾产生的影响的调控药物,最终达到使五脏六腑经气的运行规律与整体制化系统的调控机制恢复升降沉浮的动态平衡。这个平衡一旦出现,机体内恶化的内环境必将改变,毒邪凝聚的物质,随着便、尿、精液大幅度地向外排泄。附着于“邪之所凑”之处的毒邪也毫无例外的在强大的调控作用下,离开其所依附、聚集之处。如此一来,即将走完随毒邪累积性增加而同步进行性失衡紊乱但仍然未达到“气失转输之机”的临界点的癌前病变势必终止。已经形成的早期癌症因无毒邪的滋养也必将逐步凋亡,而排除体外。癌症不是就被轻而易举的治愈了吗?




六、 癌症临床治疗中的若干要紧问题


用“阴阳平调法”(用西医的术语叫做免疫功能紊乱防治法)及与之相对应的“阴阳平调方药”通过对整体制化系统,进行升降沉浮的调控,能成功地预防癌症的产生,能轻而易举的排除早期癌症,对数千例临床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已可得出结论:此言非虚。


然而,问题在于:现实不允许!我们所面对的都是经过手术切除、放化疗摧残的晚期危重的癌症病人。一方面新兴的“阴阳平调法”即“免疫功能紊乱防治法”,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人们的从众心理和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已形成根深蒂固的定势思维要他们把宝贵的生命托付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医疗行业的现代医学,因受困于“还原论”“循证医学”的误导,不但不能发现癌前病变提前进行积极的预防,甚至连早期癌症都无法查出。这就是社会肿瘤防治研究无法取得突破的思想上、行政上、体制上的原因。鉴于这样的现实,纵有回天乏术,也无法越雷池一步,使一腔热血化为梦想。


面对晚期的危重病人,作为医生,整个治疗过程,无一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诚惶诚恐,汗不敢出。一方面要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请他们密切配合。另一方面还要防范别有用心的、或不近情理的医闹发生。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伴随晚期癌症出现的合并症对治疗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其一、是已经出现营养衰竭的病人。对这类病人的临床处治只能以养命为主,免疫微调为辅。


其二,病灶生于管道部位(包括食管、器官、血管、胰管、肠道部位)的病人。对于这类型病人的治疗是投鼠忌器、进退两难。要认真治疗吧,阴阳平调方药对癌症治疗的效果是绝对的,病灶发炎肿大后必然出现管道阻塞、或压迫管道;对会出血的分化类型的病人来说,如果癌细胞侵犯血管还会引起大出血。阻塞压迫导致五行之乱更加严重。大出血抢救不及时则要命。要不认真治吧,癌细胞发展是必然,作为医生所处的是上下两难的境地。


其三,是生于脑功能区脑干上及神经上的病人,同样是上下两难,理由可想而知。


其四,内环境广泛恶化,且程度极高的病人。这类病人由于内环境恶化达到极致。即使主要病灶被切除了,但早期形成的癌细胞以目前的检查手段是无法查出的。用阴阳平调方药调整后,免疫细胞恢复活性,迫使事隐藏的癌细胞通过发炎肿大的形式凸显出来。治疗的难度犹如洗一件破旧的衣服,要认真把,等衣服洗干净时,衣服也恐怕千疮百孔不成样子;若不认真吧,污垢无法消除,无奈之余也只能以保命为主,微调为辅,尽力延长生存期,以帮助其亲人尽其心力,避免后悔。


其五,治疗过程中,合并症的干扰。比如:中风、意外事件、合并感染、肠胃疾病等,每一个合并症的出现,如果控制不住都会产生若干变数,使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

总之,在“阴阳平调法”即“免疫功能紊乱防治法”面前,癌症是易于预防的,也是易于治愈的。但前提是要政府向社会为之推广、普及使用的条件。假设能如此,让“免疫功能紊乱防治法”“阴阳平调方药”“癌症自我检查的三个标准”广泛的造福社会,那么让癌症发病率下降50%,让癌症临床治愈率提高80%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