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理论 /  Theory
浅谈肿瘤合并臌胀症防治失误的教训
发布时间:2023-09-17

浅谈肿瘤合并臌胀症防治失误的教训

一、 肿瘤是由许多病因内外交叉引起的具有共同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类慢性病。

临床治疗中出现的合并症,因患者各自的个体差异,变症繁多,层出不尽。比如:大便不通、小便窿闭或失禁、咳嗽喘息、酸软疼痛、头晕目眩、饮食不进、痰便出血、遍身瘙痒、出汗泄泻、气臌水肿……。任何一种合并症的出现,无一不是病势发展失控或失治、误治所造成,从而给艰难的治疗过程雪上加霜,频添变数。因此,在对肿瘤本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顾此失彼、或得不偿失的错误,充分结合患者体内环境的状态,充分考虑治疗方案对机体五行生克、阴阳动态的影响,减少合并症出现的几率,及时地、妥当地治疗已经出现的合并症,使其顺利地转危为安,以确保对肿瘤本症进行治疗的方案得以按部就班,平稳进行,这是肿瘤临床治疗必须遵守的主要原则。反之,若失治或误治,都有可能导致患者体内阴阳失衡更加严重;导致内环境的恶化进程加速,给后续的治疗埋下隐患,增加本来可以避免的障碍,甚至过早地将病人送入天国……

纵观目前肿瘤临床治疗中对各种合并症出现的过程的失冶和误治后果,我们难道不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难道不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究竟肿瘤真是无药可治的"绝症"?还是我们的认识方法和防治方法出了问题?

用激素应对疼痛,疼痛止住了,当时舒服了,人也"胖"了,可停药后疼痛又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了。

用抗生素治疗合并感染,外感不见了,过后低烧、高烧出现了!恶心呕吐、饮食不下也接踵而至。

用泄泻法通便,先是有便必通,随之越泻越闭结。

用利尿法消水肿,初时见效,久之不效,且愈利尿,水肿愈严重。

见肿块就化疗;见肿瘤指标物升高就放疗,其结果是:肿块消了又起了,并且越治越增长得快;肿瘤指标物下降了又升起来了,并且愈升愈高。

……凡此种种,有如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有人想过这一切奇怪的现状背后隐藏着什么?有人认真地探寻过这些合并症背后的阴阳动态变化规律么?有人质疑过用治疗常见病的方法治疗癌症的潜在危害么?有人思考过除了按既定套路去分析病情外,还有什么新的思路可以让我们找到方向,少犯错误么?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治疗方法的现实效果与预后影响之间的不确定性,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去质疑它,研究它,以探索出既能稳定病势又能作出有效的、真正的、科学的防治方法呢?我在2006年《云南广播电视报》上刊发的数篇文章中,已就上述某些相关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阐述。本文再以肿瘤合并臌胀病症的防治得失来审视、反思所谓"科学"手段的有效性,以提醒我们是不是该走出思维方法的误区,重新为肿瘤防治科学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二、肿瘤合并臌胀症的病因属性区分

臌肿是各类不同病因导致的疾病发展过程中,随病机转化对机体内升降浮沉功能动态平衡的影响,以及因此产生的对机体组织新陈代谢的影响所产生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仅是一种征兆,是疾病的苗头,而不是疾病本身。要消除肿胀,仅靠对这种征兆采取治疗措施,无异于菜农割菲菜,割了又长,是达不到治疗根本的目的的。虽然在"急则治标"的前提下,可收效于一时,以缓解症状,为治本创造条件,赢得时间,可它毕竟是权宜之计。我们所犯的错误恰恰就在于此,即:明知是无奈的权宜之计,却偏偏在标症消退后沾沾自喜,忘了病兆的根本依然存在,忘了抓紧利用这种权宜之计所换得的宝贵时间去根治。当病状反复出现时,又重蹈前辙去应对,能不种下祸根吗?能不加速病情恶化吗?能不人为地造成患者丧命吗?因此,在肿瘤合并臌胀症的临床治疗中,先议病,找到臌胀症状背后的病因本质,是避免治疗错误发生的重要前提。

肿瘤合并臌胀病症的成因,由于脏腑、经络的阴阳虚实态势变化而千差万别。清代医学大师谢映庐先生在《得心集·肿胀门》著作中,将臌胀分为肺气壅遇、阳气不升、表实上壅、表虚下陷,湿热内陷、脾肾阳虚、脾虚肺壅、食停中焦、截虐成胀、脾肾虚寒等10余个类型,将或涉阴阳,或关于虚实、或关于脏腑、或关于经络的不同本质属性,逐条分析之后,制定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是以达到了"无不应手而痊"的神奇效果。

那么,肿瘤合并臌胀症表面症状背后的本质病因属性涉及哪些内容呢?就整个患者群而言,几乎所有10余类属性都可能涉及,但在一般情况下,受肿瘤各种细胞分化程度相关联的中医"五邪内生"的病邪属性的制约,经常出现臌胀症的癌症,是低分化和中低分化类型。低分化是患者体内素蕴寒湿因虚内积与外部入侵邪气相合形成。中低分化型肿瘤是虚邪内生与外部入侵的热邪相合形成。但在症状表现形式上,又因为其在各以或寒、或湿、或风、或燥为主,兼夹其它邪气种类的不同和数量多寡的差异,呈现出疼痛轻重各异,瘙痒程度有别,或出现血痰、血便等不同症状,唯独肿症可能出现的几率和类型是基本一致的,差别仅在于程度的轻重。

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寒湿郁久化热引起的腹胀,伴随该类肿胀出现的症状还有或呕吐、或便秘、或麻木、或低烧高烧、或腹痛、或出汗、或时冷时热、或遍身酸软无力,或通体、局部瘙痒起红疹,或隐痛、或刺痛,总之各以其兼邪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比较之下,低分化类型上述症状表现明显些,而中低分化则表现稍弱些,且有痰血或便血的表现特点。

第二种表现形式为土虚木横,土虚金衰木无制,肝气横蹿经络肌肤所造成。

第三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与前两种相同的特点在于都是与气胀为主,不同点在于前二者之胀,一为湿热集中;一为肝气横逆。第三种之胀则是肾阳亏虚、阴寒凝聚充斥胸膜所致。

第四种肿症则是水肿为主,以气胀为次。其性质既有真阳亏虚、寒水凝而不化聚于胸腹,流于四末之因,又有水寒土冷,肝木无生发机能之由,其病变性质已由功能性转化为器质性,其严重程度较三者为甚。

三、肿瘤合并臌胀症防治方法的得失

从治疗的方法上讨论,按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制衡调控理论为指导,对寒湿郁久化热之胀,疏木在先,益气补土在后,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土厚、金润、木根深扎即可平复。对第三类脾肾阳气虚极、阴霾凝聚之胀,则唯有大热、大补,方可阳光普照,坚冰融、阴霾散则臌胀消。唯第四种臌胀最为难治,它的产生是失治、误治累积的结果。在肿胀的表面现像背后,蕴藏着五脏真气逐步衰弱几于尽竭的本质,蕴藏着功能性病变正快速、全面地向器质性损害转化的病机特点。综合整体内环境病势发展态势分析,可以说在此类肿胀病的晚期,患者已进入脏腑功能逐一"生机化灭"的境地,治疗只能遵循"急则治标",导水外出;"缓则治本",尽力培育生发机能的原则,以期一阳来复,重建根基。

当然,此法纯属无奈之举,真正的防治不是此法,也不在此时,而在前期治疗中一不失去治疗机会;二须多行扶正固本之法,切勿把急则治标,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计当作治本之法反复使用,切勿图一时之效而一味消炎利尿、剥削元阳,损害生发机能的蠢事。

上述方法是中医治疗臌胀病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概而言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可在当今癌症临床对臌胀病的防治中,我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呢?

如果说肿瘤发生后,因各种原因的制约,拖到肿胀发生时才被确诊是失治造成的,那么,肿瘤确诊时,病人无论从外在的精神、饮食、睡眠、行止的外部征象与正常人相比较,虽然稍有差异,却说不上特征明显之时即开始治疗,并且所用的方法,不乱五行、不违阴阳,一以平衡燮调为要务,一以支持培补为要务,肿瘤的发展势头是完全可以遏制的,合并臌胀病的出现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可是,事实上我们做了些什么?以致病势发展不可逆转,最后失去病人的生命呢?

2005年12月中旬,我先后接受了五位从某省级医院来要求以中草药免疫调节法辅助治疗的病人,他们都是在手术切除后,连续的放化疗程中无法控制淋巴广泛转移而采取一次又一次介入治疗的病人。计其结果,我除了不同时限地为他们延长了生存期外,一个都没有救活。相比之下,那些未做手术切除,也未进行或很少进行过放化治疗的病人,尽管在他们当中有的病灶大到11.3公分×11.4公分,但在中草药免疫调节法和支持疗法的配合下却转危为安,最后完全康复。我不知正在寻求治疗的肿瘤患者及其亲友有何感想,也不知肿瘤临床防治工作的西医专家们对此作何评估,更不知在象牙塔中从事肿瘤病因防治研究的权威们是否会因此得到一点点启发……

在我的医案记录中,在我以电话回答患者咨询的谈话内容中,出现率最高的对话是:你目前精神状况如何?答:饮食很少,遍身酸软无力。问:比之前一个月有什么明显差别?答:一个月前比现在好得多!问:用抗生素了么?答:越用精神体力越差,已不敢用了。我总是叮嘱他:赶紧停止使用,你的病情就因为过度用抗生素,已进入快速恶化的新阶段……

盘点一拨拨离我们远去的生命,面对着倾家荡产之后在我们面前逐步消逝的患者群,我们是否该想一想:我们究竟多干了些什么不该干的事,又少干了哪些我们原本应该干、也容易做的事?

只要变换一下思维方式,只要跳出被眼花缭乱的"科研成果"禁锢的思想牢笼,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灾难,挽救患者生命。我们却不认真地反思,不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我们的头脑究竟怎么了?这么简单的事不愿意认真去做,偏要在既成思维定势的束缚下,沿着一条没有目标的路走下去。

在没有目标的前提下,屡屡说"撞南墙",但是,只要撞墙者是抱着探索新路的目的,我们也要理解,要承认他是献身科学的勇士。但作为医生,面对被称为"绝症"的肿瘤及其种种合并症,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屡撞南墙,每每头破血流的失败依据是患者的生命走到尽头,我们为什么还不幡然悔悟,另辟蹊径,还要年复一年地重复这样以生命为代价的错误!并把这种错误作为"知识产权"传给后人呢?我们是太麻木了?还是被吓痴呆了?还是太残忍了?

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是长期以来癌症防治和理论研究滞后的一大缘由。

病者及其亲友在期盼着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切不可再迷茫下去,在明知还不是科学的"科学成果"中陶醉,沿着肿瘤是"无药可治的绝症"这一思维定势走下去。每一个生命在我们面前的丧失,都应该看成是一次对我们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