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理论 /  Theory
肿块形态变化不能一概视为病情恶化
发布时间:2023-09-17

肿块形态变化不能一概视为病情恶化

一、“绝症”之说,绝非科学和真理

“绝症”——是人们对一些致命疾病,在无法查明病因,又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称谓。可悲之处还在于人们忘却了这样一个现实:长期以来,西医“一枝独秀”,成了一切疾病的主流医学,进而下意识地排斥了一切不同体系的探索研究,有如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朮”的决策一样,致使传承数千年的中华医药学奄奄一息,频临灭绝境地!

如今,“独尊西医”的一大理由是医学必须“现代化,科学化”。众所周知,科学是没有国界、没有行业偏见的。中医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积淀浩翰精深的理论,只是由于人为的因素没有迈向现代化。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宇宙飞船之前的滑翔机也是科学发明,任何科学无不始于不科学,没有探索,没有奋斗就没有科学。由此看来,“绝症”之说,绝非“科学”,也绝非真理,只能是无奈的自我解嘲;只能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哀叹。

“科学”止境于西医一家之言,势必走向极瑞,将癌症的防治错误地引入岐途。比如:治疗过程中,病灶形态逐步变大的现象;肿瘤指标物出现增长的现象,一概被视为病势无法控制,迅速恶化的评判标准,正是经常将我们误导,并因此作出错误治疗选择的认识依据。现象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任何表面现象相同的事物背后的本质并不一定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不对病灶变大、肿瘤指标物升高现象背后的综合因素进行探讨,就把它作为病情发展、恶化的判断依据,无疑犯了把特殊当一般、把枝叶当根本的认识错误。不纠正这个错误,我们要走的弯路就没有尽头,不否定这个错误的判定标准,我们就难以解除既成思维定势的束缚,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惰性会使我们永远找不到方向。


二、病灶形态变化不能作为病情发展依据

病灶形态变化背后的本质,一般分两种:一是病情发展;二是病情好转。真正的主要依据是病灶变化相对应的红、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值的升降变化。

在放、化疗的初始阶段,巨块型的病灶的缩小是否标志着病情被控制?从表像上说肯定是的,但本质上的判断必须是在结束放、化疗,结束支持治疗后血常规指标的稳定与上升。如果病灶虽然缩小了,但血常规指标低于正常值底线,虽尽力支持也难维持稳定与上升,那么,即可判定:这次放、化疗是失败的,是以严重损害生发机能代价,换来得不偿失的“成果”。随着放、化疗反复进行,病灶仍在增长,新病灶逐步增多的现像必然伴随的是血指标的全面下降,病势在失去生发机能的制约后,逐步恶化是必然的。

在中医免疫调节法治疗肿瘤的过程中,病灶大小变化与病情发展或好转之间的关系判断标准,也同样要以血指标为准绳。因为随着各类肿瘤分化程度所关联的“五邪”属性的不同,其治疗反应也各不相同。中低分化,中分化,中高分化、高分化共同的特点一般是不同程度地出现痰血或便血,不同之处在于疼痛的剧烈程度各不相同。低分化和未分化的共同特点是:疼痛普遍较为轻微,并且不出现便血现象。不同的特点在于低分化会出现遍身或局部发痒,出现麻疹样颗粒,而未化分则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从病灶大小变化的观察点来比较分析,其差异又有各不同的特点。相同之处在于:无论分化好与不好,都要经历发炎膨胀过程,不同点在于:中低分化、中分化、中高分化和高分化都在病灶发炎膨胀后出现溃烂,变成脓血逐步排除体外,而低分化则在发炎、膨胀的过程之后逐步坏死或消失。

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过程结束进入康复阶段之后,病灶变化的结果会各有千秋,或溃烂变成脓血排除后,出现一个空洞的形态展示在磁共振成像之下,之后,或以空洞的形态长期存在,或在后续的支持治疗条件下逐步恢复正常状态,或完全消除形态的踪迹,或缩小、或增大。总之,形态的变化千姿百态,难以定型。判断这些形态变化的性质标准,依然是全血常规指标,即:全血常规指标在正常值的中线上下浮动渐至稳定中有上升,则可以判定肿瘤细胞正逐步死亡,病人正逐步走向康复。反之则可认为肿瘤患者已进入生命的终结时期。

比如:昆明市富民县大营镇的唐秀英女士,患巨块型肝癌,病灶11.3×11.4cm,愈后复查,病灶略比原来增大为11.5×11.7公分左右,停药近二年,均一直正常从事农业劳动。

又如:昭通永善县教师杨辉,左肺癌病灶5.4×6.3公分大小,合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用药一月后复查病灶缩小至4.5×5.3公分,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症状消失,初愈后复查病灶缩小至半粒黄豆大。

最为典型的病灶变化形式要数曲靖的董先生,2005年5月发现初始病灶为3.6×2.7公分,因在于左肺门区附近并包绕着一大血管无法手术。医院建议化疗。董先生曾从事老干部工作,多次送病人赴昆化疗,亲眼目睹几位老同志因过度放化疗而死去,他于是拒绝放化疗,选择我院中草药治疗。用药100天后复查,原病灶缩小近1.0公分,然而却在肺门区及纵膈部出现三枚肿大淋巴结,医院认为是病情加重的淋巴结转移。作为他的主治医生,我告诉他及其家属:这一现像并不是病情加重的转移表现,而是原先已经生长、转移的肿瘤细胞,因密度不高,未被CT成相查出,经100天的中草药免疫治疗,肿瘤细胞受到免疫力攻击而出现发炎,膨胀现象,虽然形式上与肿瘤发展转移相似,但本质上却正好相反——是肿瘤细胞坏死的过程、是肿瘤逐步好转的表现。这从病人体重增加两公斤,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的值稳中有升,精神、饮食、睡眠逐步好转等良好表现可以得到印证。我吩咐他们不必忧虑,待第二次复查自见分晓。又两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原病灶已缩小完全钙化,第一次复查新出现的三枚肿大淋巴结已失无踪影,于是以初步治愈出院。更为突出的是出院半年后的一天,董先生女婿的电话称:他们因对病人的康复仍存怀疑,于2006年5月到曲靖市二院复查发现,左肺原癌变已全无踪迹,没有问题的右肺却新出现大片阴影。全家人重陷入担忧与恐惧中,仅隐瞒董先生一人。问我咋办?我询问得知:董先生并无合并感染、也无任何异常症状,精神、饮食、形体、睡眠健如常人的情况后,于是告诉他:久雨之后,大地潮湿,初晴之日在阳光照射下,势必雾气蒸腾,掩山蔽目。董先生大病初愈后,体内原恶化的环境虽因近年的治疗,大势已完全扭转,但残存的寒湿毒气要完全驱除干净、彻底修复受损的机体组织还需要时间和过程,右肺的阴影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产生,与病情发展无丝毫关联,吩咐他们尽管安心生活,不必杞人忧天。如今又8个月过去了,董先生健康有加。

若干已经康复的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肿块消失、新出现、缩小、胀大或长大等状况背后的本质差异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不问缘由地将病灶形态的变化,作为肿瘤病情恶化的标准确定下来,并以此作为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

不知者无过,死去者的冤魂不会来纠缠我们!但我们却应感到到良心不安。应深刻反省之后,改正错误,在一个新的认识水准上面对未来。